近日本地艺术中心电力站(The Substation)因宣布在今年七月撤出亚美尼亚45号后永久关闭,令本地文艺界惋惜。有关课题也在本周一带入国会讨论,引发议员之间的交锋。
此前,电力站的所在之处亚美尼亚45号街建筑因需进行翻修,电力站被迫撤出两年,并在返回原址后需与其他艺术团体共用亚美尼亚45号建筑的空间。
电力站以失去原有的意义和对整体空间设施的自主权,经过与国家艺术理事会多方商榷后,仍无法达成双方协议。担忧影响作为独立艺术中心的运作能力,电力站作出永久关闭的艰难决定。
随后,国家艺术理事会也证实此事,并称若一个艺术团体有将近九成的运营经费(包括分租场地的租金收入)须靠政府,那是难以持久运作下去的。
国家艺术理事会的一番说法引起了各界的舆论。对此,工人党主席林瑞莲也将电力站的课题带进国会进行辩论。针对失去常年矗立于亚美尼亚45号街的自主权,艺术界感到相当不安。
林瑞莲在周一(8日)的国会上质问,政府是否同意若以艺术者本身经营艺术中心,会比政府接管经营更能体现艺术的纯粹和可持续?同时还能丰富社会的生态系统。
她表示,目前之所以会引起舆论是因为电力站目前的定位,因为这是许多艺术家孕育自己艺术生涯的最初之地。
“电力站”是在1990年由已故戏剧大师和文化奖得主郭宝崑成立。
中心现址在1970年代末之前用作为公用事业局的设施,因此郭宝崑成立这所艺术中心时,就以电力站命名,并已独立运作近30年。
“我想询问政府能否再次检视目前的对话,并加以改进,让艺术界人士了解政府愿意敞开心胸与他们商榷,且他们的声音能够被重视。”
刘燕玲确保将持续与利益相关者咨询
对此,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刘燕玲则表示,多年来我国的艺术空间已有所进展,国家艺术理事会也确保这些艺术空间为艺术界,尤其是年轻有为的艺术家提供更公平与包容途径,因此艺理会也会定时更新和提升措施,希望这些空间能够被善于利用。
至于对于电力站的支援,刘燕玲则回应,自2017年,国家艺术理事会积极为电力站与管理层提供支援,不仅在各方面提供协助,还有组织层面的重组和其他事情上都会伸出援手。
“我们也希望能够持续支持它们(电力站),让更多年轻未被认同的艺术家提供更多平台,也让艺术和社区文化能够持续合作。”
刘燕玲也确保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国家艺术理事会等人会相继与有关利益者咨询,是否再为电力站拨款或提供电力站基础设施和空间。
她表示,会利用接下来几个月持续进行焦点团体,并与不同的有关利益者、自由业者、艺术与文化团体等人进行对话,收集各种意见。
至于电力站的空间如何被运用,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也站出来回应,指在经查看后,当局发现电力站大部分的空间并非为电力站本身所用,反而大部分空间是第三方在使用,因此几经考虑后,当局认为电力站和第三方成为共同合租空间更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