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会反对党领袖毕丹星就市长职责提出质问,直言至今许多新加坡人对市长一职的职务感到非常模糊,且市长的职务似乎能够被其他职位取代。
也有民众非议“有薪”市长,因为他们实际工作似乎与市长一职并不相称。
事缘于去年11月,《亚洲新闻台》记录了刘燕玲当市长与在社区发展理事会(CDC)工作的日常。其职务除了到处参观社区与小学之外,似乎无其他重大工作,因此遭到网友抨击,指上述工作仅需指派议员也同样能完成,引发人民对市长和社区发展理事会职务的质疑。
对此,毕丹星表示,“有些新加坡人认为,社区发展理事会的功能能够由其他法定机构或委员会,包括人民协会下其他组织接手。”
就社区发展理事会与市长的职责之模糊,毕丹星表示出对全职市长提出质疑,因此有必要认真审查该职位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共有五个社区发展理事会,其中包括西南区、中区、西北区、东南区以及东北区,每一区将任命一位市长。
以西南区市长刘燕玲为例,刘燕玲不仅仅是西南区市长,亦是蔡厝港的议员、贸工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刘燕玲也是五位市长之首。
在视频播出后,遭来许多网友质疑,他们表示从视频中可见市长之责与议员有多么相似,因此开始对市长一职提出质疑。
根据2012年有关政府薪金白皮书,市长年薪为66万元,加上议员津贴约19万2500元,这还不包括花红。
毕丹星指出,政府去年在预算案中拨款2千万元给社区发展理事会,随后在韧性预算案再拨款7千500万元。
他强调,“这些注资相当于社区发展理事会2018年财年年度报告所呈现的所有储备。”
比起社区发展理事会,毕丹星表示公民咨询委员会(Citizens’ Consultative Committees,简称CCC)等机构更能与民间接触。
他发现许多超市和商人都似乎都有在公民咨询委员会担任代表,且公民咨询委员会更具针对性,因为在每个选区都有设立类似的委员会。
“因此在我看来,政府更像是因公众社区发展理事会的形象,设法将社区发展理事会进行改革,尽量让他们有所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