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9月23日,东南亚第一所华文大学南洋大学的创校人陈六使,被指控“与共产党份子合作”,被剥夺公民权。直到1972年老人家离逝,都未能获平反。

今年第48期(2020/11/30-12/6)的《亚洲周刊》刊载封面专题–《南洋大学等待平反   创办人陈六使公民权何时恢复?》,重访当年轰轰烈烈的教育抗争路,亦无疑向当今新加坡执政领袖抛出问题,如何重新看待南大课题。

2019年10月,南洋理工大学把校园内原名南洋谷的道路,易名“陈六使径”,肯定陈六使对教育的贡献。时任教育部长王乙康还主持揭牌仪式。“陈六使径”的设立也引发联想,许多校友和东南亚华人,都希望南大和陈六使获得平反。

“然而官方对此举完全不谈陈六使名誉是否恢复的问题,还有一些人议论的是,以陈六使对南大与华社的贡献之巨与气魄之大,路名却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Walk’,既不匹配也显得小器。”

1953年,陈六使倡议创办以华文为主的大学,并率先捐出五百万新元。登高一呼,立马获得华人社会响应,“新马各界泉涌而来的捐献,涓滴成河海,尤其是新加坡本地,除了商家,无数市井小民、三轮车夫、舞女、小贩、洗衣妇,都为了一所完全属于民间的华文大学,默默献出自己的劳力和血汗,换成微不足道的捐款。”

《亚洲周刊》的文章提及,后来陈六使与英殖民者及已故李光耀的矛盾被政治化、甚至被视为眼中钉,结果被扣上“曾经积极与反国家共党分子合作”、对“南大在治安上成为马来亚之严重问题应负其责”为由,剥夺了陈六使的公民权。

南洋大学在一1956年正式开课,到1980年举行第21届毕业典礼为止,共培养毕业生约1万2千人,校友包括新加坡执政党政治人物蔡崇语、何家良、庄日坤、柯新治、陈原生、流亡政治人物谢太宝、何元泰、邓亮洪、反对派政治人物刘程强、艺术家陈瑞献、著名作家尤今、资深媒体人林任君、杜南发、潘正镭、澳洲历史学者杨进发、大马前内阁部长刘贤镇、企业家与社团领袖林源德、颜清文、历史学者李业霖、资深媒体人谢诗坚、评论人李万千、香港学者郑赤琰、财经专家曾渊沧、印尼出生的学者廖建裕等,都是南大校友。南大毕业生不像以英文为主流的新加坡大学毕业生,容易进入公务员体系或与官方相关的大企业,很多人在私人企业界闯荡或出洋深造,不少人成就斐然。

当年办校盛况今竟不复记忆

1958年3月30日南大落成典礼更是空前盛况,“前往校园的一条裕廊路塞车长达16公里,出席主宾总督顾德爵士,都为此迟到两个多小时”。

然而文章也感叹,短短两代人对当年那个缔造离逝的盛况,竟然不复记忆,甚至不愿提起。

其中一个原因,是李光耀在世前后的执政者,都不愿去面对它,在野党领袖也不敢、不便或不屑去提起它。李光耀在回忆录里试图隐晦自己在南大关闭事件中的角色,将倡导关闭南大的责任,归属于南大毕业的几名内阁成员。

据《联合早报》报导,去年10月时任贸工部兼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徐芳达出席南大校友之夜,曾表示“肯定南大精神”,但对于与陈六使的分歧,政府“至今仍维持当年的观点”,他也形容当年为亲共和非共阵营,为新加坡生存的博弈,最终由非共一方取得人民委托。

要知道,徐芳达曾担任李光耀私人秘书。但李光耀在《我一生的挑战 — 新加坡双语之路》,开篇就提“南大注定要失败”论。不知现今的徐芳达还坚持这观点?再者何以陈六使在教育理念上的分歧,却招致对付?以及当年众多学生被逮捕和打压?

不提南大或与政治气压有关

这篇专题也采访一些南大校友,忆述和回首往昔南大情怀;当年出国深造不易,南大就成了新马华社培育人才的根基地。然而文章探讨南大毕业生不愿提起南大的原因,可能和长期以来的政治气压有关,以及逐渐接受一种比较接近官方立场的论述,即独立后的国家必须制定国民教育政策。

不过也有者认为,“政治敏感应该随着李光耀等当事人的逝去而终结,南大事件应该放在新加坡国家历史之中去评析其是非,梳理其真相,而不能让少数人的恩怨情感,湮灭一段宝贵的历史大事,才更能健全国家的历史,凝聚国族的共识。”

完整文章欢迎阅读:《南洋大學等待平反創辦人陳六使公民權何時恢復?》 (林友順、王建安)

Subscribe
Notify of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You May Also Like

敦马:想谈判水供价格 批川普“善变”  吁警惕自由贸易

邻国首相敦马哈迪认为马新两国1962年水供协议“太贵了”,有意重启谈判。 马哈受上周五(22日)接受《彭博社》专访,谈及新马水供问题,认为”必须与新加坡坐下来,用文明人的方式来商议。“ 在1962年水供协议下,新加坡国家水务局每天从柔佛河抽取2亿5千万加仑生水,价格为每1千加仑0.03令吉(0.01新元)。 马国则可以每1千加仑马币50仙的价格,从新加坡购回2巴仙即5百万加仑的过滤水。 协议在2061年到期。在2016年12月,马国前首相纳吉向新国保证,尽管林桂水坝水位下降,仍会确保提供足够水供于本国。 马哈迪强调,他与包括新加坡等国家,将着重于更平等的贸易关系。“我们双方都能透过合作受惠。马来西亚需要新加坡的人才。也有许多新国人在成本较低的大马投资。” 马哈迪:警惕川普的“善变” 《彭博社》也询问马哈迪对美国总统川普的看法,马哈迪直指后者“善变”,因为后者在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会面一事,一度摇摆不定。 “与这样的人打交道得谨慎。”不过,马哈迪认为,没有人是完美的,你得知道对方的缺点,也要知道他的长处。 相比纳吉的“务实”外交,急着修法配合泛太平洋自由贸易协定,马哈迪则不苟同绝对的自由贸易。他告诉记者,弱国不可能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去面对强国竞争。 他认为,没有任何强国应该试图独揽全球局势,现今更应鼓励分享、合作的良好关系。 不主张强国独大…

【冠状病毒19】七新增入境病例皆从印度抵境

8月4日新增的七起入境病例皆来自印度,其中包括两名本地永久居民、以及印度籍的19岁学生准证持有者、两名家属准证持有者和两名工作证件持有者。 据卫生部文告指出,昨日新增的冠状病毒19确诊病例为295起,其中有七起入境病例,都是来自印度。其中就有一名家属准证持有者是五岁的男童,曾经和早前确诊的27岁印度籍女子有接触。 社区病例占了两起,包括一名曾和之前确诊的38岁孟籍男子有过接触的孟加拉籍男子,而另一名则是从事必要服务,接受检测后确诊的31岁新加坡籍女子,暂时和其他病例无关联。剩余的286起病例,都是住在宿舍的工作准证持有者。 庆幸的是,昨日没有新增感染群,并且有九间宿舍转为安全宿舍,脱离冠毒感染群名单,包括有SCM大士客工宿舍以及大士村客工宿舍(Tuas View Dormitory)。 昨日的出院及离开隔离区人数达275人,将康复人数累计到4万7454人。 目前,我国病例已经达到了5万3346起,接受护理或隔离的人数有5740人,住院人数有125人,包括一人尚在加护病房留医。

NEA: Dengue cases project to exceed 16,000 unless immediate action is taken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 Agency (NEA) warns that the number of dengue c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