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公共政策研究院前副院长刘浩典教授,以及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教授施仁乔(Cherian George)著作新书《PAP v PAP 》,在上月推出。
这是刘、施二人多年来针对政府、政治评论的文章选集,也包含针对最近大选发表的文章,内容谈及人民行动党昔日保守作风,如何卖力地适应变迁的新加坡。
尽管二人新书并未预测、也不指望行动党的转型,但两人仍认为有义务公开探讨,去推动一些变革。
“我们仍热衷于新加坡改革一事,因为我们认为这是对新加坡的一件好事。”施仁乔在Academia.sg网络讲座如是提到。
刘浩典也指出,新书推出后,有者反馈此书似乎在为新加坡精英统治辩护。对此刘浩典提及,被视作造成世界“变得黑暗和丑陋”的政治、企业精英,正遭受本土主义和民粹主义者不断上升的强烈反对情绪。
精英统治VS民粹主义
然而,刘浩典则对此发表不一样的看法,他认为“在现今,新加坡精英统治系统可能会成为我们的优势。”
“因此,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提出一个在不抛弃精英统治制度之下,加入更具民主的审议平衡其中的理由。”
此外,刘浩典也揭示了“政策改革”(policy reform)与“政治改革”的区别(political reform),前者像是政府所需的“材料”,而后者则是执政党欲表现的“风格”,带领着新加坡政治的进程。
“政策改革”更倾向是人民当前的意识形态,如扩张社会安全网、减少不平等、提升财富税,让新加坡成为一个更强大及称职的官僚机构。
然而,“政治改革”则更需要针对整体机构的改制,是一个更严峻的挑战。
纵观人民行动党过去至今的历史,看2011年的大选至2013年人口白皮书事件,好几次都差点被“绊倒”,或出现错误。对此,施仁乔认为本书更想从中探讨“政治天真或盲目”(political naivety or blindness)。
“如果人民行动党的政治姿态摆正,它便可在政策方面做得更好。”
《PAP v PAP》更像是敲响PAP的警钟
谈及是否对人民行动党保持乐观态度时,刘浩典反而表示,他一点也不保持乐观,因为新加坡在管制制度上已达到成熟,而且制度内的人也相当有成就,使他们缺乏任何改变的动机,甚至是抵制改变。
然而,刘浩典表示,“有人必须要说服人民行动党作出改变”。他以美国特朗普为例,指出新加坡需要加强官僚精英统治系统,以更大的民主合理性支持,而不是试图压制民主。
此外,施仁乔强调民粹主义的兴起又是新加坡的另一个担忧,称人民行动党陷在民粹主义带来的漩涡,并试图以非理性的民族主义逻辑打倒异议者。
因此,如今的人民行动党与李光耀时代不同,因为他们更倾向“反民粹主义”(anti-populist)。
施仁乔认为本书更像是对人民行动党过于使用民粹主义思想和言论敲响警钟,不仅对公众,对党本身也无任何益处。
因此,施仁乔认为如今的官僚精英政府应该透过更多竞争、透明度和开放度来取得平衡,并警告,过度的精英统治也可能会带来不可避免的错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