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总理在人民行动党两年一度的大会上,承认国人对于外国人才的就业竞争感到担忧,但是送走这些外籍人士也会减少我国的机会和就业。
他在11月8日的党干部大会时指出,他完全理解国人在面对外籍工作准证持有者的工作竞争上,所面对的压力。然而,他认为国人无需担心,因为政府会帮助他们抵御外国工作者的竞争,确保他们获得公平对待,否则将提升社会焦虑和紧张情绪。
但是,李总理补充道,政府必须让国人有信心,最好的维护生计及家庭方法,就是让我国开放给人才和贸易。“如果我们封闭自己并送走工作准证持有者,将会减少国人的就业和机会,为我们的员工和家庭带来更多困难。”
“而且,即使没有遣散任何工作准证持有者,我国的专业人士、经理、行政人员和技术人才(PMET)也仍然努力地觅职。”
一些失业国人只能开Grab过活
然而,今年2月份的一篇文章中,现年49岁的Jeff透露,他去年自一家跨国公司被裁员后,就失业了。他发送了超过500个觅职信函到多家公司,但是只成功获得一个答复。
他甚至申请了工资只有每个月2000元的工作,而那只是他在跨国公司工作时,所获得的5900元月薪的三分之一。 “我工作了26年,目前只在3家公司任职,我并不是很容易跳槽的人,也不期望能够领高薪的人,我单纯需要一份工作维持生计。”
他如此说道,因为家中有妻子、两名孩子和父母需要他照顾。
另一名受访者,52岁的林先生,于两年前遭星和电信公司(Starhub)裁退。他在该公司工作了20年,甚至担任高级客户经理,月薪为1万元。他接受过数次面试,但是都被公司拒绝,尽管他只要求月薪4000元,是他前一份工作的40巴仙而已。
林先生在面对多次失败后,决定成为Grab司机。““我不想浪费太多时间,我觉得只能专注在开Grab,因为这也是我们这样的人(老年员工)的唯一出路,唯一适合的工作。”
政府认为国人失业因技能不足
但是,政府认为这些中年国人无法寻获新工作,因为他们并不具备当今“知识型经济社会”所需的相关技能。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于今年年初的国会中曾指出,“生于1960或1970年代的国人,是在我国经济刚刚起步时出声。当他们开始工作,终身于一份工作、一家公司,是很正常,甚至值得庆祝的一件事情”。
“有些四、五十岁的员工自离开校园后,就没有变动或转换职务过,甚至有机会提早升职。但是,他们现在面对来自年轻一代和海外员工的巨大竞争力。我了解他们的焦虑。”
为了帮助这些员工,王瑞杰宣布推出“技能创前程中年转业援助配套”(SkillsFuture Mid-Career Support Package)。惟,有关配套所提供的计划是否能够有效帮助被裁退的我国人才觅得新工作,就有待观察了。
技能不足非主要原因
事实上,并非所有国人都因缺乏技能而被裁退。在今年3月,一名在金融公司就职的40岁女性国人被裁退,因为她的外籍老板打算聘请另一名外籍人士来替代她的职位。
为了减少开支,该金融公司合并了两个职位,并选择从该区的另一家分行调配外籍人才来代替她,说起来就是公司内部调动。
她询问老板为什么不保留她时,老板表示已经评估了两人的表现,认为外籍人才更适合留在公司内。
女子指出,“这不是技能问题。我认同,有些本地职员需要重新栽培技能,但是就我而言,并非这样。只有依据我的文凭下判断,你才能说你是公平的,我拥有会计学硕士学位。”
她之后就此案向人力部进行通报,但是尚不清楚当局是否有给替代她的外籍人士发出就业准证。
无论如何,对这名国人来说,李总理那句“将工作准证持有者送走将减少国人的工作和机会”是难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