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交通部长兼基础设施统筹部长许文远也将引退,不参加本届大选。

总理李显龙则致感谢函,感谢许文远任内的贡献,也指后者是其可靠助手之一,也是年轻部长们的榜样。

许文远2001年成为丹戎巴葛集选区国会议员。2004年,成为卫生部长,当时正好碰上沙斯病毒施虐。总理称许文远也协助改革健保双全和保健储蓄,确保国人医疗可负担。

2011年转任国家发展部长,则加速组屋建设计划、减少预购组屋等候时间等。而2015年担任交通部长,处理地铁系统的挑战。不过总理仍赞许,许文远用谦逊方式,为国家作出的贡献。

随着许文远引退,预料三巴旺集选区将由原教育部长王乙康领军。

Subscribe
Notify of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You May Also Like

Scrutiny of manifestos – PAP’s double-standards?

“Like in all brochures the companies put out, it is beyond just…

Effigy burning – would Gilbert Goh be breaking the law?

By Andrew Loh In a TODAY report in August of 2008 on…

因藐视法庭贴文各罚五千元 范国瀚陈两裕将上诉

社运份子范国瀚和民主党党要陈两裕,于去年10月被判藐视法庭罪成立。在今早双双被判罚款5000元,或以坐牢一周取代。 两人选择坐牢,但要求展期服刑,期间准备上诉至最高法院。 陈两裕原请求法官判他坐牢,而不是罚款。若他被罚款超过2000元,他将失去下届大选的参选资格。 高庭法官吴必理今早判两人各罚款5000元,或以坐牢一周取代。他下判时指出,一个人若有政治抱负,就更应避免触法。 法官也提醒,陈两裕在2008年,也曾因为藐视法庭被判监禁15天,显示他不是初犯;同时,也认为陈理应早一些移除他的贴文,而不是等到聆讯开始后。 陈两裕是在3月中旬移除有关贴文。此前,控方律师也曾抗议,范陈二人不肯移除被指藐视法庭的贴文。 范国瀚是在去年4月,于脸书的贴文称,马来西亚法庭处理政治个案比新加坡司法更独立,而被总检察署指控藐视法庭。有关贴文也转载新闻:“《当今大马》挑战反假新闻法违宪”。 随后,陈两裕在脸书为范国瀚抱不平,指出总检察署的举措,更加证实范国瀚的批评所言不虚。结果也同样被控藐视法庭罪。 2016年司法(保护)法令自2017年10月生效,范国瀚和陈两裕两人,成为该法令生效以来首两位被指控藐视法庭的个案。被判藐视法庭罪者,可被罚款最高10万新元,或监禁三年,或两者兼施。  

对政府呈《防假消息法》感“失望和惊讶” 刘程强抨击为阻吓异议者

《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案》于今日在国会进行二读辩论。工人党前党魁暨阿裕尼集选区议员刘程强直言,对政府提呈有关草案感到“非常失望和惊讶”。 刘程强表态工人党反对上述《防假消息法》,“虽然我们认同有必要立法对付网络假消息,避免破坏现有政治体系和多元种族和谐,或影响选举结果。也应强制网络公司撤下可造成社会分裂的言论。” 但他指出,政府提呈该法案,不仅是为应付上述挑战,其背后动机,乃是为了对社交媒体的批评者起阻吓作用。“政府只要选择性处罚一些初犯者,就能达到杀鸡儆猴的作用,令人不寒而栗,造成言论自我审查。” 他不违言,这是为保护执政党,进行政治垄断的政策目标。 他也不认同律政部长尚穆根的解释,指出其他法令中赋予政府的权限,仅针对网站或公司,但是《防假消息法》枪口却针对个人在社交媒体发表的言论,令人担忧。 网络和社媒乃平民论政、问责之空间 他认为,网络假消息固然为社会管理带来新挑战,需要有新策略应对,然而不应忽略,市井小民讨论政治,已不局限于咖啡店,网络和社交媒体也是论政和问责政府的平台,这是科技进步为民主带来的正面发展。 他说,如今人民若对政府和政治人物质疑,不必躲在街头巷尾窃窃私语,已走出过去内安法令下,部长决定就可未审讯扣留的白色恐怖,这是我国迈向开放民主的一大步。 民众可以透过网络监督政府和反映对政策的意见,政府和人民可直接沟通和回应,知晓人民的需要,有助改善民生。”民意体现已不仅限于选举时,能善用网络平台的政府,更能推出体恤民情合民意的政策。 工人党表示,无法接受把人民论政和言论自由的权利,交给部长裁决。他列举工人党反对《防假消息法》的原因包括:第一,法案让部长拥有绝对的权力判断什么是假信息,并决定采取什么行动。这就像在一场球赛中,让部长同时扮演球员和裁判的角色。 “李显龙总理近日指出,科技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让仇恨言论和假新闻非常容易散播,也让恶意人士更容易操纵观点,甚至影响选举。但我们怎么能肯定,执政党的部长就不会为了赢得选举,而操纵观点和散播假信息? 虽然法案规定在大选时部长必需委任一名政府官员来替代部长执行任务,在表面上看来是避免利益冲突。但又有谁能确保这位由部长所委任的政府官员不会为了自己和部长的利益而做出有损公众利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