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监管政策
  • 欢迎读者投稿/爆料
  • 关于我们
网络公民
  • 时事
  • 头条
    • 专题
  • 观点
  • 国际
  • 财经
  • 社区
  • 政治
    • 国会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时事
  • 头条
    • 专题
  • 观点
  • 国际
  • 财经
  • 社区
  • 政治
    • 国会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网络公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隧道尽头仍有微光” 陈智成吁勿轻视手中一票

网络公民 by 网络公民
6月 11, 2020
in 时事, 舆论, 言论自由, 选举
0

前政治拘留者陈智成,于昨日(10日)在脸书上发文,提醒公民勿轻视手中的一票,应善用手中的一票选择适合新加坡的国会。

他表示,2020年对大部分人而言无疑是悲惨一年,然而在这艰难的一年,始终等到了大选的来临,意味着公众的声音能够再次被听到。

“无论如何,隧道尽头仍有微光。这道微弱的灯光,能够指引我们如何才能重建和振兴被拖累的社会。大选即将到来了。我们手中的选票很重要。我们的声音在此次成为了焦点。”

“是的。他们给了我们许多止痛药和压制剂。但是,许多问题仍悬而未决,有些甚至已经病入膏肓了。”

他直指,近几年,除了主流媒体的表现令人沮丧,许多“重量级”领导如同给了许多止痛药和压制剂,尽管许多人声称已实现承诺,但仍有数据证实这些承诺未能一一兑现。许多问题至今仍悬而未决,甚至已出新病入膏肓。

“指点我们该如何投票”

“许多夸夸其谈的“重量级”的领导,夸夸其谈领导能力,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投票。他们声称已兑现了无数承诺。他们给了我们许多止痛药和压制剂,但许多的问题仍是悬而未决,有些问题甚至已病入膏肓。”

这无疑让公众相当绝望,因此陈智成提醒公众,即使失望,仍可透过选票改变现状。他形容选票如同自身的筹码,以手中的一票,实现对国家的愿望。对于投票,他解释,我们无法决定谁当总理,但可以选择形成怎样的国会。国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投票选择为人民发声的代议士,才是选举的宗旨。

“通过选票,是我们改变现状的一种选择。总的来说就是利用你的选票作为筹码。”

纵观新加坡的政治历史,陈智成表示,新加坡自1968年至2011年期间属于政治黑暗时期,因为我国从未拥有完整的投票权。基本上,选举在提名日结束后均以结束,尔后的国会只沦为如料理家庭杂事的议事厅。

然而,在过去两届大选中却奇迹般出现反转,反对党逐渐获选民支持,支持率达四成以上。尽管如此,但他们在国会里却只能拥有7巴仙的席位,也意味着现有的政权仍具有优势。

陈智成认为,在如今的制度下,唯一可以改变前途的方式即是通过投票箱,因为公民活动空间已完全被侵占,即使是分享脸书或公共场合发声,都已成问题,所以手中的一票就是削减执政党的优势。

“公民社会的活动空间,已经被侵占——即便是分享脸书都成问题。手持一张微笑卡片,也要被干涉。我们当中一些勇敢公民如范国瀚,收到了警告信。这似乎警示我们很快就要窒息。只要方便,透明度和问责似乎就可以被抛诸脑后。”

“您的手中的一票,将决定隧道尽头的灯光不是朝我们开的火车!而是真正把国家信约视为我们的国家使命,而不仅仅装装样子的理念。

原文阅读在此

Previous Post

自新西兰澳洲部分城市起飞 即起可在樟宜机场过境

Next Post

国家需储备人才和力量 张志贤称我国具备懂灵活应变团队

Next Post

国家需储备人才和力量 张志贤称我国具备懂灵活应变团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最新文章

【冠状病毒19】4月15日新增16起确诊 皆为入境病例

吴明盛与Singapore Uncensored 接POFMA更正指示

雅虎进行“总理接班人”网络民调 “其他”人选仍领先

王瑞杰突请辞 阮健平疑第四代团队缺应急方案

【冠状病毒19】4月14日新增27起确诊 一社区病例

自诩“出类拔萃”;仅为延续掌权 徐顺全:不看好行动党领导层更迭

六分钟内何晶分享 13则黄循财帖文

本月8日至11日 新加坡海峡发生三起海盗事件!

短短六日 鄞义林筹获逾11万元

戴森未来五年计划增聘 250工程师与科学家

热门最新文章

No Content Available
  • 主页
  • 欢迎读者投稿/爆料
  • 评论监管政策
  • 首页
  • 关于我们

© 2006-2021 网络公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时事
  • 头条
    • 专题
  • 观点
  • 国际
  • 财经
  • 社区
  • 政治
    • 国会

© 2006-2021 网络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