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而社交媒体成为了传达信息重要工具,也同时让我们能够跟进最新消息。然而,随着疫情传播,社交平台出现的假消息也防不胜防,甚至在一些地区引起不必要恐慌,或是抢购、囤积物资现象。

日前,国际事实核查联盟(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简称IFCN)表示,在2月27日至3月2日期间,由来自40个国家或地区的91位事实查核员组成的#CoronaVirusFacts和#DatosCoronaVirus联盟发现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发现至少有20例新闻,很可能含有假消息。

新闻媒介研究网站波因特媒体研究所(Poynter)的报道,全球共41个事实核查组织检核1月22日至2月5日发表有关武汉冠状病毒的新闻,共221份并以15中语言报道下,竟有199项可能涵盖虚假、部分虚假、大部分虚假以及不准确的内容,只有12项有关声明、照片与视频是真实的。

对此,IFCN总监塔达吉拉(Cristina Tardaguila)表示,“人们对于疫情到底有多大的恐惧,以此助长假消息的传播?而恐惧又如何限制了人类的合理性?

塔达吉拉表示,多数的假消息是透过篡改文件和图像,以让人误以为这些信息是来自可靠或知名的媒体。

西班牙查核组织Maldita.es查核记者Laura Del Río在接受IFCN的采访时表示,他们可能会透过修改某个关于武汉冠状病毒网站的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代码来欺骗人,这有可能是始于一个笑话,经过发酵后,就会造成恐慌和焦虑。

全球抢购潮来袭,造成群众恐慌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Vernon Lee在2月25日新加坡政策研究所( 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 )论坛上指出为传播假消息感到担忧,社交媒体在人们的社交生活上产生巨大影响,一旦被滥用,很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惧和恐慌。

与此同时,在谣言的不断散播下,让社交媒体顿时充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抢购日常用品的危机,网络上不停流传商店货架一扫而空、排队囤积日常用品的景象。

例如,香港曾出现“卫生纸之乱”,谣传卫生纸供应将会中断,让人们不断抢购卫生纸,也一度陷入“恐慌性抢购”(Panic-Buying)的迹象,随后人们也争先恐后囤积口罩、橡胶手套、卫生用品以及其他日常用品等。

《悉尼先驱晨报》报道,当时有传言指出相关日常用品工厂倒闭,可能会造成卫生纸短缺,因此引起市民恐慌,争先恐后囤积卫生纸。《南华早报》记者Alvin Lum也曾转载一段人们在超市内抢购多袋卫生纸的画面,表示网上的留言已然造成卫生纸需求突然激增。

https://twitter.com/alvinllum/status/1225020622226350080?ref_src=twsrc%5Etfw%7Ctwcamp%5Etweetembed%7Ctwterm%5E1225020622226350080&ref_url=https%3A%2F%2F13.212.226.79%2F2020%2F03%2F11%2Fhow-social-media-plays-a-big-role-in-global-panic-buying%2F

对此,香港政府曾呼吁市民停止抢购,并谴责恶意散播谣言的店家,借此散播恶意谣言是恶劣的行为。

香港大学心理学副教授陈浚灵表示,“你所相信的消息来源,是我们在过去的几个月内一直在处理的问题,我们已经发现许多人已经落入相信可疑信息来源的陷阱”。

陈浚灵也呼吁,人们在接收新信息时,应该需要更精明判断,避免接受假消息。

专家:媒体比政客更会使用煽动词汇;政客的“勿惊慌”对民众是无效建议

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的人群管理社会心理学专家杜利(John Drury)说向《南华早报》透露,媒体比政客更会使用煽动词语,来描述消费者排队囤积的现象。

同时政府经常以“勿惊慌”试图安抚市民,但却是相当无效的建议,因为原本大众对政府的信任本就不高,若政府持续以这口号呼吁民众,只会让民众觉得是政府在阻止民众。

他认为,“当政客和媒体都在告诉我们,我们的左邻右舍,都在囤积货品时,我们都会开始想象隔壁的邻居们开始冲向超市囤积货品,”这也导致人们开始为自己担忧,欲买更多货品以防万一。

全球陆续出现抢购潮,人们陷入恐慌

除了香港,各地也陆续出现抢购的现象,如澳洲上周出现为抢购卫生纸而大家的市民,纽卡斯尔大学纽卡斯尔商学院专家David Savage解释,很可能是因为亚洲内陆续出现卫生纸销售一空的现象,担心这股风潮会迟早出现在澳洲内,因此预先囤积商品,以备不时之需。

抢购潮也发生在日本,当时有传言指出,其主要出口中国的供应中断,谣传商店内的日常用品将耗尽库存,因此出现抢购潮。

疫情严峻,日本也发生“卫生纸之乱”,熊本县大津町的超市几乎都买不到卫生纸和纸巾了。-图截取自iketamakun@推特-

意大利也在爆发大规模疫情后,米兰的超市开始出现抢购潮,超市货架上空空如也,民众也争先恐后囤积食物、口罩和洗手液。

类似的事情除了发生在亚洲和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也同样在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和新西兰,其当地媒体纷纷报道超市内抢购一空的画面,由此可见,抢购潮已开始蔓延到全球。

当然,回到狮城,我国也并未摆脱抢购潮的危机,2月初,随着 DORSCON 警戒提高,民众也开始争先恐后清空超市货架,这也一度被媒体和社交媒体大肆宣传报道。

《BBC》报道,针对全球性抢购潮,臨床心理學家泰勒(Steven Taylor)将此情况描述为“滚雪球效应”(snowball effect)。

他表示,“抢购潮在社交媒体和新闻上过度渲染,以此放大了日常用品的稀缺,从而产生抢购潮。这些滚雪球反应也增强了人们对于疫情的紧迫感。”

他举例,“如果每个在泰坦尼克号上乘客都想要争取救生艇,那你也会从众,因此不会理会船是否会沉没”,暗示着人们“猴性”的不理智行为。

针对假消息的肆虐,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资深研究员Carol Soon 建议,政府应该与多方利益者与主流媒体合作,填补信息空白处,协助人民在了解当前形势。

他认为,在危机时刻不应该让公众多作揣测,在解释形势的同时也必须申明自己的所研究的领域,为民众解惑。

You May Also Like

指时事专页贴文内容不实 卫生部援引“泼马”发更正指示

卫生部今日(14日)援引《防止网络假信息和防止网络操纵法案》(POFMA),透过防假消息法办公处对时事脸书专页State Times Review(STR)的管理人陈智祥(Alex Tan),发出更正指示。 同时,脸书也接获当局发出针对性更正指示( Targeted Correction Direction)。 这已是上述专页管理人第二次领到来自新加坡政府部门的更正指示。去年11月28日,内政部也同样援引《防假消息法》,要求前者更正贴文。 当局指上述脸书专页在昨日(13日)的帖文中作出多个不实指控,例如指政府无法追踪病患感染源、政府是“唯一一个”告诉人民不必戴口罩的单位、“中国客工”可在14日缺席假期间,从政府那里领到每日100元的津贴、人力部长杨莉明努力从中国引进更多劳工;以及七个国家限制到新加坡理由,因对我国公共卫生措施缺乏信心。 已厘清其中51病患的关联 对此当局驳斥,截至13日中午12时,在58起确诊病例中,已确认其中51起病患是否去过中国,或厘清和此前病例的关联。…

HK allows residents to choose vaccine due to concerns but not Singapore

In Parliament on Monday (4 Jan), Health Minister Gan Kim Yong told…

前日发布文章《圈圈》 本地作家荆云昨与世长辞 终年39岁

本地作家荆云在昨日(28日)因脑出血送往医院,途中陷入昏迷,下午于邱德拔医院与世长辞,终年39岁。 荆云的本名叫张淑华,生前是辅仁中学(Woodlands Secondary School)中文教师。她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考取中文学士;也是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硕士。 荆云以散文创作为主,曾出版散文集《云说》和《1937》,并在《联合早报》副刊经营《凝思岛》专栏,也经常将自己散文作品投稿至《文艺城》。 荆云刚在27日,在个人部落格《两只脚走的猫》发布题为《圈圈》的文章。文内提到”一圈一圈围绕中心的目标走着,或者朝着某个目的地缓缓迈进,一边走一边自在自得地享受整个过程。“ ”只要内心的目标依然是明确的,多花一点时间来走终于还是会抵达的,而到达时能体会到的喜悦和满足,应该是不会打折扣的。“ 文章中能感受到她对生活抱持积极态度,也珍惜每刻当下。未料世事无常,在文章发布隔日就离开人世,不禁令人唏嘘。 集体众读也是荆云生前管理的脸书专页。 根据《联合早报》报导,张淑华的父亲张万兴指出,荆云在2010年四肢无力的情况加剧,她到陈笃生医院求诊,证实她患上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血管容易爆裂,引发脑部大量积血。 张万兴说,医生认为她不适合动手术,所以过去七八年,她每天都生活在风险中,但这丝毫不影响她的心情,她每天还是非常积极乐观,继续从事她最喜欢的写作和教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