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因无力缴付累计18个月、逾两千元总计的市镇会杂费(S&CC)的单亲妈妈,被警方扣留将近10个小时,引起网民关注,马西岭-油池市镇理事会随即向媒体澄清,是法庭因该母亲未遵照强制令出席审讯的情况下,而发出拘捕令。

社运人士吴家和于脸书发文称,该单亲妈妈共积欠马西岭-油池市镇会高达2150新元,包括杂费、罚款和法律费用的欠款。

对于为何会欠下高额费用而言,吴家和解释单亲妈妈是一名月收入仅1000元的促销员,即便每月159元分期付款方式缴付杂费欠费,都感到力不从心。若过了缴款期限,市镇会向她发出一份法律通知,约200元左右,这无形增加她的欠款负担。

市镇会:主动联系安排分期付款

对此,市镇会称,市镇会曾为了防止法庭向她发出逮捕令,曾主动联系单亲妈妈,劝她与市镇会联系并安排分期付款,让当局能够撤销法律诉讼。市镇会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共向单亲妈妈发出六次通知书,提醒她还款;于2016年8月和2017年7月期间也曾到访单亲妈妈的家中进行家访。

市镇会也表示,该单亲妈妈后来还了部分欠款,于2017年12月同意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清还剩下的欠款,而当局也在同日撤销法律诉讼。同时,该单亲妈妈于去年11月签订最新的分期付款协议,使得她在偿还欠款同时,也能继续支付每月的杂费。

针对此事,市镇会提醒居民,若在缴付杂费方面遇到困难,应该及早联系市镇会寻求解决方法,以免欠款会越滚越多。

回溯去年3月,国家法院曾计划推出一系列措施,对于违反市镇会条例如拖欠服务与杂费等,鼓励市镇会选择“非提控”的方式处理,并希望市镇会与居民交涉,刑事诉讼才是最后途径

面对那些拖欠服务与杂费以及违反市镇理事会条例的居民,市镇会往后在把他们传控上庭之前,必须先跟对方交涉尝试解决问题,采取刑事诉讼应被视为最后途径。

除了上述个案,还有居民因为拖欠区区122元五角钱的杂费(S&CC),被宏茂桥市镇会透过律师所发出律师信,追讨杂费。

You May Also Like

【武汉冠状病毒】本地累计确诊病例81起 新增四起都与此前病例有关

根据卫生部文告,本地截至18日中午12时,再增加四起武汉冠状病毒(COVID-19)确诊病例,本地累计确诊病例81起,不过迄今已有29名患者出院,四人病危。 上述新增病患其中三人:第78、80和81起病例,与神召会恩典堂有关,迄今该感染群已累计21人受感染。 第78起病例是57岁女公民,曾在福利组织运营的社区医院工作,不过她负责行政事务,自出现症状后就未接触病患。 她在9日出现不适,并分别于10日和17日看诊,17日被送往国家传染病中心,同日确诊。 第80例则是38岁女公民,在国大医院做行政工作。文告指她与第66例(28岁男公民,在神召会恩典堂工作)有关联。其余和第66例有关联的,还包括第68(79岁女公民)和第70例(27岁女公民)(家属),以及曾与他接触的第71位病患。 第81起病例则是50岁男公民,同样与神召会恩典堂有关,在今日确诊。 至于第79为病例则是35岁的马来西亚女子,近期未到过中国是工作准证持有者,住在兀兰弯。 在接到隔离指示前,她在海军部FoodXchange工作,不过没处理食品。他是此前确诊的第72例家属。她是在12日感到不适,并因为曾与第72例近接触,从15日开始在家隔离。在17日送往国家传染病中心并确诊。 第72病患是40岁中国籍的工作准证持有者,但近期未曾回中国。他和第59例(61岁私人医院麻醉医生)有关联,但不是后者的病人。 一岁男童出院 另一方面,在周日(16日)确诊的一岁男童(第76例),和其他四位病患都在今日治愈出院。他是在本月9日从武汉撤返我国的乘客之一。

Nanny gets serious about babies but…

A broader perspective needed to enhance birth rate.

年轻人投80履历工作仍没着落! 惟一些雇主称“找不到合适本地人才”

疫情下对本地就业市场带来冲击,从今年初至今,政府已出台了多达五次的财政援助措施,以期能协助企业和雇员度过疫情下的难关。 副总理王瑞杰等领袖,甚至预料未来数月会有更多人失业,然而这也让更多人开始质问,政府对于保障本地人就业的努力。 对于青年毕业生来说,当前刚毕业要觅职亦面对困难,甚至有年轻国人即使投了数十份履历,还是没能找到合适的全职工作!结果只好去兼职和学习新技能来度过当前危机。 据《今日报》报导,一名27岁受访者Hakim Wijaya,有两三年工作经验,再进入入拉萨尔艺术学院修读大学文凭毕业。然而,过去四个月,她应征多达80职位空缺,有回应只有寥寥数家,且条件也不尽人意。 还有26岁的大学毕业生Roy Ng也同样提交80份工作申请,还是找不到工作,结果打算再就读与商业相关的研究生课程,自我提升。还有者只得接受减薪保住工作。 还有更多类似的故事,例如26岁的准妈妈以为自己能保住饭碗,结果仍被公司裁员;再有原数码设计总监今年2月份被解雇,结果只能骑脚踏车送餐,收入从原本的8千多元,锐减至目前仅2千多元。 然而, 讽刺的是,一些雇主却认为,他们无法在新加坡找不到合适本地人才,例如本地金属包装制造厂Containers Printers总裁曾爱媄声称,虽曾考虑聘请新加坡人,但该公司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聘请新人要花时间培训,所以人手不能说换就换。 一名建筑业者也表示,要找人替代自己公司的马国籍安全协调员不容易,安全管理人员需经过培训和考取证书,不是两三天的事,更何况目前都很少有这种能考取证书的课程在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