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自网络)

“我真的很好奇,我想要尝试,但我从没想过原来会连累我孩子。”

这是阿菲(译名)的故事,从小他看着自己的哥哥吸食毒品,18岁时,他开始接触毒品,希望获得哥哥的认同。

从此踏入毒品的深渊,无法自拔,过去30年内,他无法戒毒,最后还连累自己的孩子,孩子竟然在青少年时期开始吸毒。

毒品泛滥一直充斥着社会,许多人因此掉入毒品的火坑,让自己沉迷在毒品中,久久无法自拔,却从未曾想过,自己的行为对家庭或孩子带来连带的影响,将孩子也一同拉入火坑中。

家庭内有毒犯可能使孩子重蹈覆辙

《海峡时报》报道,尽管没有官方数字可以证明,毒犯的小孩亦会重蹈覆辙,开始做些和毒品相关行为,但专家发现许多毒犯,其家庭历史亦有吸毒者存在,部分吸毒者年仅10岁便开始吸毒,对吸毒者而言,这就像是无法逃脱的跨世代循环。

卫生部兼内政部高级政务次长安宁·阿敏表示,“当孩子的成长环境内有毒犯的家人,孩子从小会在充满毒品的环境中长大,从而使孩子更容易接触毒品,长大后也会重蹈覆辙。”

针对毒犯家庭的处遇,民间也设立许多团体与组织如Acorn Quest、Reach Community Services 、We Care Community Services等,协助青少年毒犯或毒犯家庭回归正常生活。他们均认为若孩子从小目睹家长,甚至是祖父母滥用毒品,将可能视毒品为“家族活动”,理所当然地开始使用毒品。

此外,许多民间团体亦表示,孩子视家长为楷模,也会学习他们的应对机制(coping mechanism)。一般使用毒品的成人将毒品视为应对机制,他们在使用毒品后可能会成为更友善,故孩子也会有样学样,学习成人的应对机制,开始使用毒品。

应对机制指人在适应、解决问题和接受考验时采用的所有方法。

We Care Community Services与戒毒所也认同以上观点表示,“一般家庭内有毒犯家长的家庭,其家庭关系较为疏离与自律性较低,他们很容易受同侪的影响,而使用毒品的家长或许无法适时表达情绪,而孩子最后只能转向依赖毒品寻求慰籍,故在处遇上,应视滥用毒品为家庭问题。”

《海峡时报》记者访问一些曾经陷入毒品生活的毒犯,他们均表示,在成长期间,其父母或祖父母就在他们面前吸食毒品,甚至将毒品随意乱放,让孩子随处可得。

仍有孩子相当抗拒毒品

当然,尽管孩子在充斥着毒品的环境下,耳濡目染,也开始沾上毒品,但仍部分孩子因见证毒品如何摧毁家庭,故而强烈抗拒毒品。

许多相关的民间团体如We Care Community Services和Dare Centre亦说明,孩子虽然在长期充斥毒品的环境下,很可能会开始滥用毒品,但他们也曾见证孩子极力抗拒毒品的存在。

“有些孩子可能亲眼见证毒品的杀伤力以及如何摧毁家庭,因此使他们鄙视毒品。” Dare Centre的副执行长尼古拉斯·赛伯特(译名,Nicholas Sibert)。

对此,专家表示,早期介入治疗不仅仅是为了要帮助高风险的孩子,更应针对整个家庭提供协助如精神状况或经济困难。

安宁·阿敏表示,“早期加入治疗针对高风险孩子是必要的支持,社区则在这其中扮演支持毒犯家庭,方能减少跨时代相传的风险。”

如今54岁的阿菲(译名),曾因吸毒两次入狱,最终在戒毒所内寻求协助,成功戒毒。

“我想要改变我的生活,成为一个好榜样”,他说,而阿菲的31岁儿子最近也成功戒毒。尽管他们的案例是成功的,但他表示 ,他身边的亲朋好友包括他的侄子仍受困其中,他的61岁哥哥近日还因吸毒而入狱。

Subscribe
Notify of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You May Also Like

Ong Ye Kung : MINDEF to develop initiatives to strengthen cyber systems

Second Minister for Defence Ong Ye Kung stated during Parliament on Monday…

Lawrence Wong says recent racist incidents show why GRC system still in place

At a public forum on race and racism yesterday (25 Jun), Finance…

Pink Dot – hope of a more inclusive, open-minded Singapore

by: Otto Fong/ My friends, gay brothers gay sisters, straight brothers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