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部(NEA)于今年首五个月,展开了37万2000次的调查行动,鉴定导致国内骨痛热症病例剧增的全国蚊虫滋生情况。

当局在23日发布的一项声明中指出,已经鉴定了将近6500个蚊虫滋生地点,并且罚款了约900户家庭。

兀兰二病例集中区

当局指出,两个最大的骨痛热症病例集中区,也可说是携带病菌体的伊蚊传播区都位于兀兰区,包括了兀兰6道、兀兰环路、兀兰新镇和兀兰圈。这些地区共累积了360宗病例。

其他的病例集中区有包括基里玛路(Guillemard Rd)和沈氏大道(Sims Avenue)的龙芽,共投报了115宗病例、菜市(112宗),以及包括惹兰仑巴汤申(Jln Lembah Thomson)、Soo Chow Rise和汤申路上段 (Lakeview)的汤申地区,共累积了99宗病例。

在这些地区,74巴仙的蚊虫滋生地在住家地区,比起全国60巴仙的平均水平高了许多。

这些官方数据声明,是环境局在全岛骨痛热症病例激增时公布。

今年已夺五命

从年初至今截至本周,我国的骨痛热症病例已累积5620宗,约为去年同时期的四倍。

而在本月9日至15日期间,也接获了467宗病例投报,这是自2016年3月以来,最高的一周病例纪录。上周记录达到436宗。

至目前为止,已有五人死于骨痛热症,最近病逝的病患,为一名84岁老妇,她居住在最大活跃骨痛热症病例集中区之一龙芽6巷。她是于6月14日过世。

声明指出,虽然五个集中区占了病例增加的大部分,但是我国骨痛热症病例有持续增加的趋势。“骨痛热症的传播并不仅仅是本地,所以每个人都必须警惕。”

促民众与环境局合作

环境局警告说,在6月至10月的气候会更加湿热,伊蚊的繁殖速度更快,全国人民应该努力防止骨痛热症进一步提高。

当局强烈鼓励居住在病例集中区的所有居民与当局合作,让官员可以检查家中可存水的设施,并进行喷雾工作。

据《海峡时报》上周四的报导,2017年至今年5月,至少有175户住家拒绝让环境局官员进屋,进行骨痛热症预防的相关调查,而接到法庭通知(legal notices)。

Subscribe
Notify of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You May Also Like

Workers' Party call for hikes to be delayed till implementation of new concession schemes.

On Friday, Workers’ Party (WP) released its statement on public transport fare…

旅加国人反击外籍人士吁新加坡人要“感恩政府”论

外国人劝勉新加坡人应该要对政府所为感恩,因为新加坡经济繁荣,人民享有的设施和福利健全。然而,国人是“有苦自己知”,其中一名已移居加拿大的本地人就现身说法,戳破这种论述的误思。 已移居加拿大的国人 Manfred Man,是对刊登在《海峡时报》的论坛的埃里克·J 布鲁克斯(译音,Eric J. Brooks)的文章,有感而发。虽然这已是2009年7月31日的文章,不过一些国内外亲建制精英,仍一贯以家长式的态度要国人接受“感恩”政府牺牲奉献的立场。 当年布鲁克斯的评论是这样的:由于拥有多年的预算盈余,新加坡才能够比其他国家,更迅速地从全球金融风暴中回复过来。 布鲁克斯说,与加拿大相比,该国城市地区才每天清理垃圾,而在多伦多,则为每周一次。“相比于新加坡40元的杂费,在美国或加拿大,我们则需要每月缴付数百美元的清理费。” 他指出,除此之外,不像新加坡大多数的政府组屋般,加拿大和美国的建筑物都没设置有盖走道。 他强调的其他要点,包括了建设更多的地铁线路、提升政府组屋的楼梯和升降机,以及透过社区发展委员会,为失业后无法偿还房屋抵押的屋主提供暂停付款。 指外国人士享有特权 布鲁克斯在文中对新加坡政府歌功颂德,呼吁狮城国民应感激所拥有的事物。对此脸书用户Manfred…

Lianhe Wanbao’s reporter alleged to have fabricated an interview; SPH apologises and clarifies the article was based on the student’s social media posts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SPH) issued an open letter to readers earlier today…

2.5% fare reduction for all – except for when it rises!

After reading the articles ‘Cheaper bus, train rides‘ on The Straits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