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被判藐视法庭罪的范国瀚,在推特分享获得已故总理李光耀之子,也是现任总理李显龙弟弟李显扬的襄助,为他负担上诉的两万元担保金(security for costs)费用。

在昨日,他分享里律师告知他到最高法院上诉需缴两万元的担保金,如果上诉失败,这笔担保金也拿不回,“正义也不便宜啊!”(Justice is not cheap!)

不过,在后续的贴文,范国瀚又透露,李显扬联系他伸出援手,为他分担这笔担保金,“我很感谢他的慷慨相助。”

在上月29日,社运份子范国瀚和民主党党要陈两裕,因藐视法庭罪双双被判罚款5000元,或以坐牢一周取代。

两人选择坐牢,但要求展期服刑,期间准备上诉至最高法院。

范国瀚是在去年4月,于脸书的贴文称,马来西亚法庭处理政治个案比新加坡司法更独立,而被总检察署指控藐视法庭。有关贴文也转载新闻:“《当今大马》挑战反假新闻法违宪”。

随后,陈两裕在脸书为范国瀚抱不平,指出总检察署的举措,更加证实范国瀚的批评所言不虚。结果也同样被控藐视法庭罪。

2016年司法(保护)法令自2017年10月生效,范国瀚和陈两裕两人,成为该法令生效以来首两位被指控藐视法庭的个案。被判藐视法庭罪者,可被罚款最高10万新元,或监禁三年,或两者兼施。

Subscribe
Notify of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You May Also Like

马内阁议决废除死刑 国际特赦组织:全球在关注

马来西亚内阁在昨日议决,将废除死刑,并在下周召开的国会下议院会议,提呈废除强制死刑法案。 马国法律事务首相署部长拿督刘伟强表示,目前政府仍在研讨一些问题,包括那些涉谋杀受害家庭、需调查和聆听各造意见。惟这段期间,所有死刑获暂缓。 刘伟强指出,内阁的看法是完全不该执行死刑。政府已告知特赦局,以研究对被判死刑案件的改判,确保违法者受到适当惩罚。 马国国会下议院将在下周(15日)召开。自今年7月,该国已宣布暂缓执行死刑。 国际特赦组织秘书长库米奈杜(Kumi Naidoo)认为,马国内阁废死的决定乃是一大进展,使之加入全球其他106个放弃死刑的国家行列,彻底放弃这种残忍、不人道和有辱人格的惩罚,全世界都在关注马来西亚。 她指出,过去因为执行死刑,使马国在人权纪录留下不可磨灭污点。对于宽容惩处的申请结果,死刑犯往往被蒙在鼓里,而他们往往在数小时前才得知自己将被处决。 10月10日也是反死刑日,国际特赦组织在文告中提及一名来自马国的死刑个案何有华。他在2005年因贩毒被捕,当时他只有20岁。 在2011年5月被判强制死刑,也曾向法院上诉被驳回。2014年,他向柔佛州苏丹申请特赦,至今仍悬而未决。 国际特赦组织欣慰马国政府实现人权承诺,惟认为该局仍需作更多努力,也希望马国国会能通过废死议案,让死刑尘封于历史中。 新加坡官方仍视死刑为遏制贩毒利器 然而,我国政府仍视死刑为打击犯罪的”工具“。我国外交部长维文曾在2016年,在联合国大会上重申新加坡保留死刑的立场,也坚称死刑在我国获得国人“很高的支持”。…

自11日起 入境者需佩戴电子监控设备

据人力部、教育部和移民与关卡局的联合声明,所有欲入境新加坡的旅客,若没有在特定地点实施居家通知,将需佩戴电子监控设备。 电子监控设备如同黑色的腕带,有便于有关当局监督隔离者。有关当局也表示该电子设备是以GPS和4G/蓝牙信号来确定隔离者的所在范围,因此不会储存任何个人资料与录音等。 而数据则受到加密保护,只有有关当局授权的官员有权进入数据库,以便进行监测和调查。 该措施于8月10日23点59分生效,适用于本国人、永久居留者、长期探访准证包括学生与工作准证与其家属。 隔离者在隔离期间的14天内必须佩戴电子监控设备,隔离者也会收到通知,并必须及时确认通知。 若欲离开居住地或串改电子设备的数据,将会触发当局的警报,而当局也会进行后续的调查。 在隔离结束后,隔离者则需要停止设备使用,并按照说明,将仪器归还。 使用电子监控设备意味着有关当局将无需像现在需要经常到访检查,目前官员仍需每隔一日需前往居住地检查一次。 若开始实施措施,官员也可以在发现违规行为后再进行访视。

《亚洲周刊》刊专题 质问何时恢复陈六使公民权

1963年9月23日,东南亚第一所华文大学南洋大学的创校人陈六使,被指控“与共产党份子合作”,被剥夺公民权。直到1972年老人家离逝,都未能获平反。 今年第48期(2020/11/30-12/6)的《亚洲周刊》刊载封面专题–《南洋大学等待平反   创办人陈六使公民权何时恢复?》,重访当年轰轰烈烈的教育抗争路,亦无疑向当今新加坡执政领袖抛出问题,如何重新看待南大课题。 2019年10月,南洋理工大学把校园内原名南洋谷的道路,易名“陈六使径”,肯定陈六使对教育的贡献。时任教育部长王乙康还主持揭牌仪式。“陈六使径”的设立也引发联想,许多校友和东南亚华人,都希望南大和陈六使获得平反。 “然而官方对此举完全不谈陈六使名誉是否恢复的问题,还有一些人议论的是,以陈六使对南大与华社的贡献之巨与气魄之大,路名却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Walk’,既不匹配也显得小器。” 1953年,陈六使倡议创办以华文为主的大学,并率先捐出五百万新元。登高一呼,立马获得华人社会响应,“新马各界泉涌而来的捐献,涓滴成河海,尤其是新加坡本地,除了商家,无数市井小民、三轮车夫、舞女、小贩、洗衣妇,都为了一所完全属于民间的华文大学,默默献出自己的劳力和血汗,换成微不足道的捐款。” 《亚洲周刊》的文章提及,后来陈六使与英殖民者及已故李光耀的矛盾被政治化、甚至被视为眼中钉,结果被扣上“曾经积极与反国家共党分子合作”、对“南大在治安上成为马来亚之严重问题应负其责”为由,剥夺了陈六使的公民权。 南洋大学在一1956年正式开课,到1980年举行第21届毕业典礼为止,共培养毕业生约1万2千人,校友包括新加坡执政党政治人物蔡崇语、何家良、庄日坤、柯新治、陈原生、流亡政治人物谢太宝、何元泰、邓亮洪、反对派政治人物刘程强、艺术家陈瑞献、著名作家尤今、资深媒体人林任君、杜南发、潘正镭、澳洲历史学者杨进发、大马前内阁部长刘贤镇、企业家与社团领袖林源德、颜清文、历史学者李业霖、资深媒体人谢诗坚、评论人李万千、香港学者郑赤琰、财经专家曾渊沧、印尼出生的学者廖建裕等,都是南大校友。南大毕业生不像以英文为主流的新加坡大学毕业生,容易进入公务员体系或与官方相关的大企业,很多人在私人企业界闯荡或出洋深造,不少人成就斐然。 当年办校盛况今竟不复记忆 1958年3月30日南大落成典礼更是空前盛况,“前往校园的一条裕廊路塞车长达16公里,出席主宾总督顾德爵士,都为此迟到两个多小时”。 然而文章也感叹,短短两代人对当年那个缔造离逝的盛况,竟然不复记忆,甚至不愿提起。 其中一个原因,是李光耀在世前后的执政者,都不愿去面对它,在野党领袖也不敢、不便或不屑去提起它。李光耀在回忆录里试图隐晦自己在南大关闭事件中的角色,将倡导关闭南大的责任,归属于南大毕业的几名内阁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