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狮子山公屋一景(图源:cozyta /Shutterstock)

香港多年来身陷公屋严重短缺问题,近年来因地域、历史与经济方面条件相似,更向我国看齐,多次向我国的公共组屋(HDB)体制取经。

然而,香港大学客座教授邝健铭早前在南华早报发表文章表示,香港不能照抄新加坡的模式,因为狮城房屋能成功应付增长人口,绝不仅仅是增加土地空间那么简单。

他认为,新加坡之所能够成功建制组屋系统是更多是赖于新加坡于60-70年代时代的已故总理李光耀实行独立的主权国家,而香港则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两者之间有诸多差异,故要强行照搬公共组屋模式,只会东施效颦。

而学者刘浩典教授与作者李欣(译音) 日前于南华早报发表文章,针对邝健铭教授的言论作出解释,认为大部分的新填海土地适用于建立机场、工业园、码头与休闲场所,仅小部分的土地是用于组屋计划。

刘浩典教授也是李光耀公共政策研究院前副院长,曾在新加坡公共领域服务,包括担任财政部财务政策主任。李欣则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博士生。

我国组屋政策始于50年代末,由已故总理李光耀于1959年到1990年推行的政策,当时因房屋短缺问题,而造成在市中心的棚屋区过度拥挤。据文章指出,约50万人面临住宿问题,而约40万人需从市中心搬出去。

当时英国政府设立了新加坡改良信托局(SIT)解决问题,但仅规划在32年内建立23万间组屋。而人民行动党当选执政后,将新加坡改良信托局改为建屋发展局(HDB),以建造公共廉价房屋,安顿人民。

以强权实施政策

文章也指出,表面上,我国与香港有众多相似之处,但组屋计划成功的背后,包含着香港无法想象的土地改革与财富再分配课题。

作者认为,纵观新加坡的自主权,一向奉行强政府,弱社会的制度,不管是增进社会福利或是推行一项政策模式,从生意市场到劳动市场、土地业权、地产发展商或任何涉及金融财政的领域皆有政府掌握控制,而人民接受政府说法,认为政策的推行将有利于他们的生活。

为有效达到改善,建屋发展局接管组屋系统的管理,从规划、设计、发展到定期维修,皆由该局一手包办。建屋发展局以提供城外更多廉价房屋为首要目标,自1960年起建立了逾50万套住房来解决住宿短缺问题,并超标完成。

自1990年后,新加坡人口从160万暴增到300万。虽然如此,88巴仙的人民已持有组屋公屋,而近87巴仙人民选择居住在组屋内。这归功于建筑发展局。

文章也解释道,几项重要政策也成就了组屋计划的实施。1920土地征用法条于1969年修正取代为土地征用法令。该法令允许政府以公共用途或公共利益收购土地。尔后在1973年该法亦进行修订,允许政府购买包括以低于市价的赔偿金强制购买私家土地。类似的收购活动鲜少遭受法庭的挑战。

这些“恶法”协助解决国家的住宅问题与推动房产业,而自1949年开始,国家公有土地权从31巴仙逐渐增加,至1985年时已掌握全国的76巴仙。政府也通过法案确保组屋权限不超过99年。

作者认为,这些做法在当代香港看来,是无法想象的。在香港,业主的利益均不属于国家管控下。虽然在香港,市区重建局也可向私人土地业主购买土地,但其效能有限,因为市区重建局必需证明“没有过度损害”业主利益下,方能进行购买活动,而市区重建局要提出证明也是有相对的难度。

组屋计划利弊皆有,并不完全适用于香港现状

文章也表示,政府也会为了提高人民购买房屋意愿而推出各项合适的优惠措施,吸引买家。1968年,政府推出了公积金买房辅助计划,让公积金(CPF)可用作购买组屋。 公积金建立于1955年,刚开始雇主与雇员分别供款雇员月薪的五巴仙。

此比率随着新加坡经济发展而不断提升,到1990年提升至雇主供款24巴仙及雇员月薪的16巴仙。此严格的强制性储蓄计划,在香港会被视为“家长式”的政策,而香港人民对于低实薪也难以接受,故该项政策恐难以在香港推行。

文章也阐明,香港自回归中国后,仅36巴仙的住户居住在公屋,而另49巴仙住户则拥有个人房产。然而,不同于新加坡,公屋的融资问题并不在香港政府的管制之下。文章描述一名公屋申请者需根据市场所定制的价格支付,方能拥有房产,他们同时均支付政府所提供的建筑成本。

另外,文章也说道,不管是参考以前的经验或是现状,都无法适用于香港。虽然新加坡的组屋计划成功用于前50年,但如今部分新加坡人已开始质疑组屋计划的长期可行性。许多人民担心组屋日益老化的问题是否会带来组屋的贬值,毕竟他们花费了大部分的公积金储蓄而购买的。

文章总结,纵观新加坡在公共住宅上独有的情境,狮城组屋模式“搬字过纸”到香港的环境下的可行度,是值得怀疑的,即便在政经社会模式模仿新加坡,多大程度上能为港人所接受?

Subscribe
Notify of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You May Also Like

Ex-union leader unhappy with WP Jamus Lim use of the word ‘folksy’ in Parliament

On Thursday (15 Oct), a heated debate over a minimum wage erupted…

Over 180 scholars and academics slam Lianhe Zaobao’s characterisation of racism in Singapore as “unproductive” in open letter

The editorial by Chinese Daily Lianhe Zaobao titled “Expand public space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