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律家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Jurists),致函我国领导李显龙及其阁僚,表达对我国《防止网络假消息及网络操纵》草案的高度关注,认为该法案“定义笼统”,在很多方面都不符合国际司法标准。

该委会律法和政策总监赛德曼( Ian Seiderman)代表委会,在本月12日致函我国总理李显龙、副总理张志贤和尚达曼、律政暨内政部长尚穆根以及议长陈川仁。

赛德曼先是指出,国际法律家委员会,认可新加坡政府采取措施对付假消息,因为假消息也会侵蚀国民的知情权和基本权利。

“不过,对于“防假消息法”可能本末倒置,更大程度地打压言论和信息自由,我们深表关切。法案条款存在显著的风险,可以被任意操纵以限制在公共领域,对公共利益等重要事项的讨论,也包括批判政府的内容。”

认可假消息破坏群众知情权

赛德曼在信中说,批判性的异议、观点的自由交流和发展、取得资讯的自由,对于维护知情的社会是必要的,同时确保对于公共利益议题的辩论透明、问责和知情权。

信函也列举联合国言论自由问题特别报告员大卫凯伊(David Kaye)在去年4月,对政府如何管理网络内容提供建议:

  1. 政府应避免严苛且主观的监管政策,管理网络内容的法规应“更有智慧”
  2. 由独立且中立的司法机构,依据司法标准、正当性和执法必要,对网络内容施以限制,且避免刑罚不成比例的制裁。
  3. 依据国际法律标准,任何对言论自由限制界限,都应在法律中明文规定,且仅限于必要和狭隘的特定目的,例如对保护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或保障他人权益和声誉等等。

法案定义过于笼统、宽松

但是,防假消息法在很多方面都“不合格”。赛德曼提到,防假消息法条规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的限制,似乎是不必要且不相称的。例如对于“公共利益”(public interest)和“公共安宁”(public tranquility)二词,意义过于笼统,草案中缺乏明确定义。

国际法律家委会认为,法案的定义过于模糊和宽松,“有关法案也未能界定最关键的事项—例如何谓虚假事实和公共利益,这对于人们要准确理解法令、以规范他们自身的行为时,会有困难。”

与此同时,赛德曼警告,该草案等同放行让部长和政府机构滥用法令的真正风险。

即便尚穆根和通讯部长易华仁一再保障,批评、恶搞和讽喻不会被界定为假新闻,但是国际法律家委会提醒,这些都没有明文列在法案中,致使法案也可能被用来限制这些发言方式。

部长裁定权不受约束

与此同时,该委会认为部长和政府机构的裁定权利似乎不受约束,没有足够的司法监督机制以避免法律被滥用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涉事者申诉的第一管道仍是部长,而不是独立的司法机构。”

对此,该委会呼吁新加坡国会,在未有修改和修补法案的缺陷前,不要通过防假消息法。

国际法律家委员会乃是国际人权非政府组织,委员会由来自世界各地的60名高级法官、律师和学者等组成,负责世界各地人权调查和人权意见书的刊布。

Subscribe
Notify of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You May Also Like

14 arrested in Johor Bahru brawl: Altercation allegedly triggered by student’s eraser throw

Recently, footage of a brawl involving a group of individuals in Malaysia circulated on social media. A 28-second video went viral on Facebook and WhatsApp, showing a male using a helmet to hit another individual, while others kicked the victim’s face. The victim curled on the ground while being kicked, and some shouted derogatory remarks like, “Stupid Chinese! You die! Dare to hit Malay!”

Focus on Healthcare – Part 1: Claims of “universality”

Focus on Healthcare is a five-part series that provides a critical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