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垃圾也要还钱?国家环境局有意通过在垃圾槽安装射频识别(RFID)技术,追踪各个家庭丢弃的垃圾量,未来可能组屋居民连丢垃圾也要按量收费了。

《海峡时报》引述国家环境局官员郑国淞谈话,指该局目前“正进行测试,追踪一个家庭打开垃圾槽门的次数,而每一次打开舱口,只能丢入固定数量的垃圾”。

上周在肯亚举行的“2019年可持续创新博览会”,也是国家环境局环境保护政策和国际关系部主任的郑国淞,在会上说道:“希望(这项测试)能成功,那么下次我们就离‘使用者付费’的原则更近一些”。

目前,无论垃圾量多少,每个组屋家庭支付8.25元的家庭垃圾处理费。

取经自韩国

国家环境局的建议,部分仿效自韩国的家庭垃圾处理手法。韩国家户可购买指定的垃圾袋,或是将垃圾带到装有RFID识别仪器的垃圾槽,称重并向相关家庭开出付费账单。

该局发言人表示,虽然国家环境局“正不断探索鼓励居民减少废物处理量的方法”,但是该机构目前还没有计划落实“垃圾按量付费制度”(pay-as-you-throw RFID waste disposal systems)。

网民强烈批评环境局建议的新垃圾处理费,他们认为欠缺实际操作问题,并指这属于多余的费用,因为组屋居民已经支付了服务和杂费(S&C charges)。

网民:已经付了杂费

大部分对《海峡时报》文章作出回应的网民,都不赞同“垃圾按量付费”制。他们认为,作为组屋居民,每月都要支付的服务和杂费,管理收垃圾的费用应已包括在内: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有网民想到,居民可能会为了规避较高的垃圾处理费,走到社区的公共空间丢垃圾,结果形成垃圾满溢的现象,反而加重了清洁工的工作量。

一些网民提出,需要培养国民减少废物和回收再用的文化,包括尽量减少甚至废除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以及政府能够实施更好的垃圾回收系统。

网民Alicia Lian分享,在加拿大求学时,发现当地每个家户楼下都有再循环垃圾箱;Onel Chung则提到,丹麦政府鼓励家户将厨余做堆肥,藉此减少垃圾,堆肥还能用在种植耕作。

一网民强调,虽然新提议的“垃圾按量付费”制度在理论是好的,但是真正落实和维修保养都可能面对棘手问题:

网民也特别关注新提议的“垃圾按量付费”制度,可能对低收入家庭带来负担:

You May Also Like

Disruption at NEL due to train fault for thirty minutes

SBS Transit posted an update on its social media channel at 10.02…

DPM Heng had responded to some requests for private-hire bus drivers facing challenges amid COVID-19 crisis, says WP’s chief

Deputy Prime Minister Heng Swee Keat had responded to some of the…

工人党办国庆晚宴 陈清木出席同欢

工人党昨晚举办国庆晚宴,与阿裕尼以及后港选区居民同乐。新加坡前进党秘书长陈清木,也偕同该党党要一同捧场工人党活动。 陈清木在最新的脸书贴文分享,祝贺工人党活动圆满举行,也表示和该党议员有愉快的交流,工人党秘书长毕丹星,还邀请他试喝特制的“蓝铁锤”鸡尾酒。 毕丹星则在脸书分享,他甫从泰国曼谷回来,昨早即回到其选区的友诺士与社区年长者交流;出席同僚阿裕尼集选区议员费沙的选区活动。 他也在脸书贴文分享与陈清木的合照,感谢后者出席。

“Not the time for destructive politics”: PAP MP responds to Goh Meng Seng’s Facebook post regarding wearing face mask during resident visit in Tampines

“Destructive politics” and “fear-mongering” do not have a place in a maj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