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加坡人力部数据,我国在2017年每10万名雇员中,有1.2人在职场遭遇致命工伤;368人遭遇非致命工伤事故。

人力部长杨莉明在昨日透过书面答复义顺集选区议员黄国光提问,提供职场工伤数据。

他指出,新加坡和欧盟职业安全健康局(EU-OSHA)都要求,申请病假超过三天以上的工伤都需要上报。再者,新加坡政府也要求住院至少24小时的工伤都需上报。

我国在2017年的职场工伤死亡比例, 达到每10万名雇员中,有1.2人不幸遭遇工伤死亡。该数据低于欧洲国家每10万人有1.7人工伤死亡的比例(按照欧盟职安局数据)。

在2017年,我国每10万雇员中有368人遭遇非致命工伤,相对下欧洲国家则达到1586人:10万人的比例。不过欧盟职安局并未区分轻型或重度工伤类别数据。

我国的职场安全与健康目标是把职场死亡率维持在10万名劳工:1.8人之下。

义顺集选区议员黄国光是在国会询问,我国每10万名雇员遭遇工伤的比例。

2017年42人因职场意外死亡

根据去年2月发布的2017年度职场安全报告,我国在2016年因工伤意外死亡的劳工多达66人,在前年则减少至42人,使工伤意外死亡率降低至每10万名雇员有1.2人的水平,算是2004年以来最低。

但在昨日,于菜市组屋区发生一宗严重致命意外,一名28岁孟加拉籍电梯维修员,在维修时电梯从五楼急坠而下,当场枉死。人力部已展开调查有关事故。

而在不久前,也有社交媒体流传视频,指有清洁工人乘坐极度摇晃的缆车,在共和大厦58层处情节外墙,险象环生,遭人力部勒令终止该大厦所有高空清洁工作。

这些事件说明,我国在职场安全上的监督和实际执行,仍有待改善。

You May Also Like

滨海湾浮动舞台重新发展项目受疫情影响 发展工程将调整

本地建筑设计公司WOHA Architect将担任滨海湾浮动舞台重新发展项目的设计顾问。 国家发展部和国防部发表声明,海湾浮动舞台重新发展项目共吸引25方人马竞标,而最后决定将由本地建筑设计公司WOHA Architect带领的团队担任设计顾问,他们将善用其独有的海滨景观,设计出适合举行不同规模和类型活动的地点,融入游泳池、水上运动中心等社区体育设施以及餐饮和零售商店。 政府是在2017年宣布把浮动舞台重新发展为永久广场。该广场可用来举行社区活动、艺术表演、周末市集,以及春到河畔新春庆祝活动等。 文告表示,该项目原定2022年3月动工,预计2025年竣工,然而受到疫情的影响,项目规模和时间表可能会加以调整。

Site survey video: TOC visits Pasir Ris ONE

Members of parliament continue to call for the scrapping of the Design,…

盛港综合医院一护士确诊

在今日(29日)卫生部发布的文告,也提及一名在盛港综合医院服务的护士确诊。 该名护士是昨日公布的741例,是42岁的永久居民,近期未到过境外受疫情影响的地区。 该护士是在本月24日出现症状,并在27日中午确诊,如今已在盛港综合医院隔离病房接受治疗。 她在入院前仍有去上班,为此当局仍在追踪其接触者。 上月中旬,一名在私人医院百汇班台(Parkway Pantai)工作的61岁麻醉师(第59例)也被感染,是本地首名患上冠状病毒19的医生。 本月11日,当局公布的资料中,也有一名在黄廷方综合医院工作的护士(第167例)确诊。她是35岁的菲律宾籍工作准证持有者,和一名37岁菲律宾籍确诊病例(第178例)是夫妻关系。不过院方强调该名护士此前没接触确诊病例。 而三天(26日)前,全国皮肤中心一名32岁女医生也确诊感染,是我国第二名确诊感染的医生。

WHO:自杀人数每年近80万,平均每40秒一人自杀

今天(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世界卫生组织昨日发表最新研究,表示每年自杀人数接近80万,意味着平均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比起死于战争、凶杀及乳癌的人数还多。 世卫表示,尽管2010-2016的自杀率维持在每10万人中约有10.5宗自杀个案,但因整体人口有所增长,所以实际死于自杀人数并没有太多的变动。 报告指出,其中15至29岁的年轻人,自杀成为第二大死亡原因,仅次于交通意外,超过一半的自杀人士,平均年龄不到45岁。报告提到,虽然世界上近八成自杀个案,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但论自杀率,高收入国家的比例更高。 世卫表示,目前仅38个国家制定自杀预防策略,仍然太少,并呼吁所有国家将自杀预防策略纳入卫生和教育规划,同时也建议各国应限制民众获得高度危险的农药的机率。 我国少年自杀率创新高 今年7月,新加坡援人协会(Samaritans of Singapore, 简称SOS)统计,去年共94青少年选择走上自杀的路,每10个青少年外部原因死亡案件中,有6起是自杀案件。其中,去年少年(10-19岁)的自杀率是自1991年以来创新高,约19起自杀身亡案件,比起2017年七宗,增长170巴仙。 由此而言,自杀很可能会出现在身边,无奈的是,对于自杀的认知却并不高,存在“无法承受压力”的刻板印象。如同一般疾病,自杀也会出现一些征兆,援人协会于2018年短篇介绍自杀中提及分辨其自杀征兆,可以先问问当事人,究竟他经历了什么事,放下对自杀的成见,搞清楚疑似自杀者的困难。 可能是因为感情上的挫折、考试的压力或者工作上遇到困难,都很有可能让当事人深陷忧郁,只有厘清他们正面临的危机,才有办法意识到他们自杀倾向。 自杀征兆可通过外显行为如当事人的言语、行为举止、心情情绪去辨别可能存在自杀倾向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