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名金庸的知名武侠小说巨匠、知名报人查良镛,于昨日下午五时许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享年94岁。大侠挥袖离开人间,但他创造的武侠世界观,却将在全球说华语的地方永远流传。

与金庸交往较密切的一些朋友称,老先生已逾九旬高龄,近几年来身体健康不佳,一般是卧床,而且精神状态也不好。如今辞世,身边的亲友虽心中悲痛,但并不感觉意外。金庸生于1924年3月10日,浙江海宁人,曾经创作《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家传户晓的小说。1945年抗战胜利后返乡,曾在杭州《东南日报》暂任外勤记者。

1946年秋,查良镛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调往香港分社。1959年,查良镛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后来推出包括《明报晚报》、《明报月刊》和《明报周刊》。

《明报》刊登的由金庸撰写的社论也影响深远,特别是中国大陆正经历动荡不安的1960、70年代,《明报》成为报道中国消息的权威,也满足了香港人对大陆资讯的诉求。

1967年在新加坡创办《新明日报》

《明报》见证了金庸武侠的一段全盛时期。《神雕侠侣》扭转报纸初期的亏损状态,之后《明报》又连载了1961年的《倚天屠龙记》、《鸳鸯刀》、《白马啸西风》,1963年的《天龙八部》等作品。一直到1972年完成《鹿鼎记》之后,金庸宣布封笔。香港一家媒体称,金庸“在退出侠坛时仍称霸武林”。在迈入经济繁荣时代的香港,金庸与小说家倪匡、文化人蔡澜及词曲作家黄霑并称香港“四大才子”。

1967年,金庸和本地驱风油大王梁润之,在新加坡合资创办《新明日报》,在该报独家发表他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深受读者青睐,也刺激报纸销量。他还曾空邮最新的小说到新加坡,让《新明日报》比香港《明报》提早三天刊登。

《联合早报》今早刊载档案照片– 2000年9月,金庸(台上左)应陈嘉庚国际学会和陈嘉庚基金会的邀请,专程来新加坡演讲。其中一场公开讲座在华侨中学礼堂举行,金庸当时妙语如珠,即兴回答与会公众的提问,讲座主席是学者郭振羽教授(台上右)

跨地域的华语文学泰斗

金庸著作影响深远,是几代华人的集体回忆。其中《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等篇章节录也被编入本地中学华文文学课程内容,让新生代也领略金庸大侠的文学风采。今年二月,《射雕英雄传》也推出英文版,开始进驻英语文化圈。

金庸和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并列四大武侠小说宗师。大侠的武侠小说著作,描绘的不仅是侠骨豪情,笔下人物栩栩如生,也在影射着现实生活中面对的人情世故。金庸深厚的文学造诣,成功构筑豪情万丈、波澜壮阔的武侠世界,读着小说里的奸妄小人令人愤慨;但同时让我们透过郭靖、陈家洛、乔峰和胡一刀等人物,看到为家国舍身的侠义精神。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他让我们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是非。若《连城诀》描绘的江湖人心险恶,却也告诉我们“多行不义必自毙”,不如快意江湖,拼搏人生几十年不留白,既有儿女私情,也有家国情怀,习得一身好武艺,只为行侠仗义胸怀社稷。

金庸走了,但他是华人文化世界不可取代的丰碑,但他笔下的江湖,却已经活在每个人都心中。

天下风云出我辈

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笑谈中

不胜人生一场醉

You May Also Like

Semakau Landfill to run out of space by 2035, NEA plans to reuse landfilled materials to “turn trash into treasure”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 Agency (NEA) announced earlier today (25 September) that it…

Singapore consul-general rebuts SCMP's article on Catherine Lim's open letter to PM

Th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SCMP) had earlier published an article on the…

ACSC/APF: ASEAN governments’ adversarial notions against CSOs must change in the post 2015 vision

ASEAN Head of States interface with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at the 26th ASEAN…

鄞义林力挺遭抹黑的独媒与维权人士,吁对“事实”再三推敲确认

针对早前《网络公民》与自由新闻工作者韩俐颖被点名指出,接受外资、或聘雇外国人撰写负面新闻,企图分裂新加坡一事,博客兼维权人士鄞义林(Roy Ngerng),力挺独立媒体与本地维权人士,表示对于被政客抹黑的感同身受。 鄞义林于昨日(26日)在脸书上发文表示,身为曾被抹黑的受害者的他而言,他最初亦认为新加坡是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不料在他受到迫害后,他发现国家掌控了媒体的报道,将所有言论指向支持政府,当时他的想法因而产生了变化。 “当我看到主流媒体以某种方式刻画我的形象时,我就知道这些所谓的新闻,其实应该称之为政府宣传片,都是政府事先规划或者准许发放的消息,以控制人民的思想”,鄞义林说道。 在不断看见主流媒体对他的批评和报道负面新闻后,鄞义林表示,他曾试过反驳他们但却不得要领。他也澄清,很多人认为,他会有一群支持者或其他独立媒体会支持他,但事实上,当时他唯一抗辩的管道,就只有自己的博客和脸书。 消息来源必须再三推敲,检测新闻真实性 至此之后,当他看见部长正抹黑其他维权人士与媒体时,他说他必须先再三推敲确认部长的消息来源。他也解释他如何检测新闻的真实性。 “我的经验告诉我,我了解必须反复搜索消息来源,找出消息最初的来源之地,所以我会设法到放置部长所说的演讲或消息的官网上查看是否与记者或维权人士相符。然后,如果有任何标明是“真相或事实”的消息,我会查看各种不同政府来源、国际报告、学术研究、或其他值得信赖的消息网站,以作证实说法。而你,也应该如此。” 他强调,如果不反复推敲确认消息来源,他不能站在判断的角度去看待,因此他说,若选择接受部长的意见或抹黑韩俐颖与许渊臣,如同形成压迫,因为不愿意去查看消息,并在缺乏依据下做出判断,并不属于中立,是一种政治上的偏见。 鄞义林:只有实事求是的报导,才会获读者支持 另外,鄞义林也强调独立媒体的立场,有别于财力雄厚的主流媒体,独立媒体并不会轻易报道,因为他们承受不起失去读者的信任与声誉,在主流媒体的主导下,独立媒体只能靠着报道事实来维持营运。 “因此,新加坡独立媒体没有那个“本事”,他们要么报道事实,要么失去工作。”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