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国人力部长杨莉明声称,为解决社会不平等而推行最低工资,最终将导致就业率低、员工转向非法工作的问题。

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其中一个忧虑是,大多数弱势群体会集中在较贫困的家庭。为此,有人建议推行最低工资制度,帮助这些员工走出贫困。

不过,杨莉明认为,这个制度可能迫使雇主支付一些劳工超出市场价格的工资,导致低薪员工必须缴付更高的税务。

她说:“不是所有的雇主愿意花这些钱雇用员工,这可能降低就业率。为保住工作,一些工友可能选择低于最低薪金的非法工作,而这可能使他们更加脆弱。”

杨莉明说,政府选择推行就业入息补助等计划,效果类似最低工资,不过这笔费用由政府承担,因此降低了失业和非法就业的风险。

职总秘书长黄志明则强调最低薪资制有利弊,可能无法达到雇主的生产需求,员工也可能无法获得加薪。

他不忘为现有渐进式薪金制(progressive wage)背书,认为这有助员工在提升技能和生产力后,逐渐获得升迁和加薪的模式,比制定最低工资来得好。

梁实轩:约15万雇员薪资少过千元

金融服务专业协会前主席暨时评人梁实轩,则针对《海峡时报》一篇比较最低薪资和渐进式薪资制度的文章作出回应,指出大家在比较两个制度的论述中,似乎忽略掉了重要的数据。

他在博文中指出,根据2017年人力资源统计,国内有15万7500雇员(包括公积金会员)的薪资少过1千元。

如果扣除了存入公积金的20巴仙工资,这些雇员可以使用的收入,不就只剩下不到800元了吗?

再者,有58万7200雇员的工资少过2千元,在扣除了公积金后,每月可使用的所得仅剩1600元。

截至2017年6月,有88万6300人,或39巴仙投入劳动市场的居民,或者意味着10位居民中,有四人月入薪资少过2500元。

试想想在扣除了公积金后,他们每月能够使用的收入,再应付每月固定开销后,实际所剩无几,甚至无法储蓄。

 

 

 

You May Also Like

新加坡的前车之鉴:因少数精英集权终至衰亡的威尼斯

《海峡时报》前总编冯元良,在《南华早报》撰文,认为新加坡应以史为鉴,他提出800多年前的意大利城邦国家威尼斯,以商贸起家盛极一时,但晚期却因为贵族精英独揽权力,扼杀公民参与决策权,最终引致威尼斯的衰亡。 冯元良在这篇评论文章指出,首先,中世纪早期的威尼斯,之所以能崛起成为强大“海洋帝国”(威尼斯方言称为Stato da Mar),乃是因为威尼斯公民能对行政有话事权,以及可以分享国家的繁荣成果。1171年,实权总督的权力,被稀释下放给主要由商人组成的大议会。 遴选大议会成员的过程也近似民主制度。候选人提名者乃是抽签决定。提名人推举的候选人名单公布,威尼斯公民即可投票选出属意的候选人进入议会。 当代一项具显著意义的制度乃是“colleganze”,即以合股公司心事,来资助远洋商贸探险。商人发起远洋探险航程,而街上任何男性,都可以购买其中一小部分股份来牟利。 经济市场是开放的,任何精打细算的公民都可以从远行至摩洛哥和土耳其进行香料贸易的远航图利,也激发基层企业家精神。几乎没有任何官僚主义的阻,当时的威尼斯,成为该区域最大的商贸城邦国家。 那么,遥远年代的威尼斯,和今天的新加坡有何意义? 新加坡人有否足够发言权? 我认为,威尼斯的兴亡,有值得同样作为城邦国家的新加坡借鉴的地方。首先,除了大选以外,新加坡人是否有足够的发言权?如果国人对影响他们生活的政策有意见,他们的声音是否又被听到? 其二,新加坡的经济繁荣成果,有没有广泛、深入地分享给各阶层国人?如果不是,新加坡又该在不影响国家竞争力和成长前景的情况,解决这种不平等现象? 再者,即便许多保护政策都是出于善意,但这些保障和限制是否束缚了我们在面对21世纪充满变数的经济所需要的承担风险和创业拼搏精神?…

和部长交流收费一块钱? 乔立盟讥:找我不收费

前日,一名居民分享一则有趣通告:蔡厝港第三区居民委员会,于本月12日早上9时许,在德惠巷第109座组屋底层办居民交流会,卫生部长暨蔡厝港集选区顾问颜金勇,也受邀出席。 相信活动是开放予德惠巷第101至124座的居民参与,且注明名额有限,先到先得。不过,上述居民交流会需收费一块钱,惟每位参与者可获赠一份小礼品。活动声称若对所居住社区有任何问题,都欢迎来叫交流。此外,也附上购买入场券的联系方式。 不过,这则通告就被网民嘲讽,为何与部长或议员交流,也要收费? 颜金勇,以及刘燕玲、周凯年和黄文鸿,都是蔡厝港集选区的议员。 对此,人民党主席乔立盟也不忘在脸书调侃,欢迎居民常来和他聊天,且他不会跟居民收费。 I won’t be charging for chit chat…

解封第三阶段是否放宽工作场所限制? 杨莉明卖关子

随着总理李显龙在周一宣布,本月28日新加坡将进入解封第三阶段,工作场所是否会放宽限制?打工族是否还能继续居家办公也引起关注。 人力部长杨莉明,在昨日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早前已探讨,是否工作场所可进一步放宽。 不过具体工作场所限制的调整,仍未有透露详情,她仅表示“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些宣布,大家还须再耐心等待一会儿。” 相信上述检讨也包括,是否允许更多雇员返回工作场所办公,或是要求雇主作出灵活工作时间安排,错开上班高峰时间通勤。 自冠状病毒19疫情爆发后,很多公司都让员工采用居家办公的模式进行日常运作。有者自阻断措施以来,已居家工作近半年。 今年六月民调:六成雇员想居家工作 今年六月,管理公司Qualtrics,就邀请511名新加坡人,进行了“复工民意调查”。就有近六成受访民众称,不愿意回到自己的工作场所。不过,他们也希望雇主能在工作场所采取防疫措施。 解封第三阶段放宽的措施包括:允许八人群聚、宗教集会及仪式人数上限,可从目前100人放宽至250人等等。  

An amicable ending to an act of mischief by boy on bike

A motorist, Aaron Rylan Facebook page shared a video from his dashc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