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12月29日起,地铁和公共巴士车资将调涨,以车资卡付费的成人车资,每趟车程调涨6分;现金付费的成人巴士车资及地铁单程车资则调涨1角。

公共交通理事会在昨日宣布,批准业者按照车资调整方程式,把地铁和巴士整体车资调高4.3%。这是公交车资过去三年总共调低8.3巴仙后,首次上调。

年长者、学生、获津贴低收入员工和残障者优惠车资,涨幅则被限定在1分。

至于使用优惠月票的学生、乐龄人士、国民服役人员以及成人月票的价格则没有调整。至于残障人士的优惠月票车资也保持不变。

至于在早上7.45分前,打卡进入全岛任何地铁站可享五角钱的优惠措施,仍会持续。自2017年12月实施以来,共有33万5千通勤者从中受惠,预计在2018年上半年让他们享有总值1千900万元的优惠。

公共交通理事会公布将再今年底落实的车资调涨。

调涨后业者车资营收增逾8千万

据了解,在此次车资检讨后,预计能在明年为公共交通业者增加约7千820万的年度车资营收,其中3千500万来自地铁经营者。

2018年的检讨纳入“公交网络容量因素”(Network Capacity Factor),衡量车资上涨因素。

公交网络容量因素在计算车资方程式中,占比3巴仙。评估公交供应和通勤者需求的差距。其余衡量因素包括核心通膨、薪资和能源成本。

在文告中,公交理事会解释,基于成本上涨的环境,调涨车资无可避免:

  • 能源价格反弹26.2巴仙。2013年,在车资计算方程式中加入能源指数,这也是自2013年以来,最高的涨幅。
  • 薪资指数提升三巴仙;
  • 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提升1.5巴仙;以及
  • 提升公交衔接网络的附加成本。

公交理事会声称,地铁运营商反映蒙受损失,成本压力也是在其他城市的地铁运营商所面对的。

公交理事会主席Richard Magnus称,目前营运成本与车资收入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希望尽可能缩小这个差距,但即使车资调高4.3%,这个差距仍存在,相对来说,车资只是略微上涨。

 

本地两家公共交通业者SMRT和新捷运,都向该理事会申请车资调涨,以减轻运营成本压力。新捷运则指出,地铁业务仍在亏损,获取三年连续下调的车资,也让该公司难以应付不断增加的成本。

一周前刚公布12城市公交可负担性 我国排第二

基础建设统筹部长兼交通部长许文远则指出,政府将继续大量津贴公交,下来五年为巴士提供50亿元补贴、40亿元更新地铁,以及耗资200亿元扩大地铁网络。

就在本月24日,媒体报导公共交通理事会委任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对比全球12个城市的公交车资可负担程度,我国排名第二

数据显示,在我国收入最低21至40百分位数的家庭中,每日公交花费平均占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income)的4.8%,与其他11个城市相比排第二,可负担性仅次于美国旧金山的4.1%。排在新加坡之后的是台北,为5.9%;排在榜末的是日本东京的16.2%。

图源:《联合早报》

 

You May Also Like

终身健保只赔四元五角 揭示现有健保给付复杂 民众困惑

早前,《海峡时报》报导,一名82岁老翁萧万延(译音),到新加坡眼科中心进行白内障手术后,4477元的医药费,其终身健保仅赔4元5角,再次让民众留意到整体医疗保健的索赔程序过于繁琐,在一些手术和费用的高免赔额,也让保户自行承担大部分的费用。 萧万延是名退休商人,去年到眼科中心(SNEC)进行白内障手术,全额费用高达1万2000多元, 在扣除政府津贴后,最后的医药费为4477元。 萧万延动用自己的保健储蓄(Medisave)存款来支付其中的3000元自付额/免赔额(annual deductible)。 按理说,终身健保(MediShield Life)可承担医疗费首5000元的90巴仙,若超过1万元则承担97巴仙,然而,萧万延申诉最终终身健保只帮他支付4元5角。 报导出街后,卫生部发言人解释,终身健保的索赔限额是医疗账单的十分之九,但是作为国家转诊和高等眼科专科中心,其费用和成本会高于其他的医疗机构。 手术索赔上限2800元 再者,终身健保对特定手术的索赔上限为2800元。至于萧万延先生留院一晚和医疗消耗品的费用则是205元。在终身健保可以索赔的限额,是3005元。 《海时》在本月4日的跟进报导,分析萧先生的医疗费用和终身健保索赔的运作方式: 萧万延从保健储蓄掏出3000元支付上述可索赔限额后,事实上终身健保可索赔额就只剩5元。五元的十巴仙还是保户“共同承担”(copayment),所以最终终身健保只赔四元五角。余下的1472元,还得萧万延自己承担。…

Forget the Constitution, it’s the people’s choice, stupid!

Joshua Chiang/ “Candidates should run for the office that exists, not the…

'Foreigners are taking our jobs', complain Singaporeans: Telegraph

The Telegraph newspaper website in the United Kingdom has reported that Singapore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