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26日,《联合晚报》刊登一则25岁女佣闹跳楼的新闻。报导中描述事件发生在蔡厝港地区的组屋,指出这名女佣爬出八楼单位的窗外,站在墙檐,惊动拯救队人员到场,拯救企图自杀的女佣。

据该报导,记者采访女佣的雇主陈楚萍,后者称女佣名为卡斯罗,来自印尼,在六周前刚来工作,开工不到两天就出现怪异举动,常望着窗外发呆,且只喝水不进食。雇主告知记者,以为女佣还在适应新环境,也耐心教导她如何做家务。

女佣不谙英语,为此雇主以谷歌翻译和女佣沟通。“某次,她看见女佣连洗个碗都有气没力,好意提点女佣,岂料女佣竟趴在沙发上哭了一个多小时。雇主打电话向代理求助,沟通后女佣还是不开心,独自躲在房间角落里缀泣。”

事发当天只有20多岁的雇主儿子和女佣在家,女佣爬出窗外,儿子也尝试劝他入屋并马上报警。警员和民防队员到场,灾难拯救人员则攀绳而下从窗外把女佣就回屋内。惟女佣在企图自杀罪名下被捕。

该篇报导并未引述专业拯救人员或心理医生意见,但却打着:《怪女佣开工两天不进食  第六周竟闹跳楼》的标题,引起维权份子范国瀚不满,谴责该标题太刻薄,女佣面对的是精神压力,但是编辑却设误导性的标题,把她描述成神经古怪、没有理性之人。

“加深对精神患者刻板印象”

“精神健康是重要的社会问题,这种故事只是进一步加深对精神衰弱患者的偏见和刻板印象。”

《联合早报》也被批评,以耸动标题来骗取读者阅读量,却对社会不同群体缺乏敏感度。

针对有网民评论,常常有女佣闹跳楼,谎称被“鬼上身”,欺瞒雇主以便能早点离开新加坡,范国瀚表示不认同,他认为这种说法并没有考虑到这些家庭女佣面对的情绪和心态,“是不是有无法跨越的苦难?他是不是精神上有很多压力,或者有不敢说出来的恐惧?”

他补充,遽下断语之前,媒体必须推究事理,而不是急于责怪工人。

长工时、不给假日,当女佣奴隶

询及新加坡人是否仍对客工存有不实际的偏见,范国瀚表示,很遗憾地,仍有国人把她们当成现代的奴隶,而政府的政策以及法律似乎也鼓励、怂恿雇主的坏行为。

“女佣剥削和被虐待都是很普遍的。虐待不只涵盖殴打工人或不给她粮食,虐待和剥削也包括过长的工作时间,不给休假日,严格的限制使用手机,或者没收工人的手机和个人财产等等 。“

也是“情义之家”(HOME)客工人道组织前执行长,范国瀚认为要改善现况,必须要有一个全面的改革规划,包括制定进步的劳工法律,更积极地教育民众,倡导大家重视外籍劳工的权益。

事实上,除了工作压力,民众无法从上述《晚报》报导中看到的,还有普遍女佣和客工们,他们远在家乡的沉重家庭负担、在来狮城前,就必须先支付一笔高昂、不合理的中介费,或被不平等的工作合约绑死,美其名保证他们不会逃跑,实际上就是变相的剥削。

范国瀚认为,客工应有权利自由转换雇主。“因为他们没有这个自由,被剥削的工人必然会忍气吞声,坐以待毙。如果得罪老板的话, 准证会被割除,工人就立刻被遣送回国。”

家庭女佣也必须有平等的法律保护。新加坡的雇佣法却未涵盖他们,未能保障这些女佣的权益。

“因此,对于国人和打工族,认为理所当然的基本权益,如:24 小时的休假日,公共假日,病假,这些外籍家庭女佣都不能享有,是很不公平的。“

主流媒体眼中的客工

大部分有关客工的报导,尚属中规中矩,事实上也不乏正面报导,包括探讨本地劳工法令对客工权益的影响,或是本地人成为义工,关心客工处境等等。

然而,大家必须理解,写新闻的媒体工作者也是人,作为每个自由个体,都因过往经验、教育等因素,形成个人主观观点。理论上的新闻100巴仙的客观中立,是不成立的。

为此,不同编辑或记者,对于同样事件,可能有不同的诠释角度。加上为了推动报纸销量,一些报导可能选择较为醒目(例如红色或黄色大标题)、强烈的字眼,吸引读者眼球。

例如上述女佣闹自杀的报导,也在7月26日刊载在《晚报》头版,在头版八则新闻中,有四则就是关于社会/刑事新闻,打人、砍人被特别放大,三则新闻就占据了上半部版位。这是较偏向“羶色腥”(煽动性、黄色和血腥,即sensatonal)的选材呈现。

另外一则意义不明的报导,指外籍女佣喜欢聚集在地铁地下通道,也特地描写他们在地上摆放食物、“有人搂抱和亲吻”,似乎在呈现一副画面:客工都很“悠闲”,甚至用空余时间公然打情骂俏。

有关新闻工作者用自己的偏见,加深读者对客工的偏见,报导中也未深究,这些客工有权享有工作假日,但是到商场逛街往往有高昂消费,这些客工收入普遍不高,只好选择在公共空间聚集。该报导也没有探究和访问客工,是否愿意或需要更有素质的休闲活动,打发闲暇时间。

此外,往往客工涉及斗殴、犯罪的刑事问题,都会被媒体放大,加深民众认为“客工常常制造社会问题”的偏见。例如上图的邻国《中国报》网站截图,也显示该媒体偏爱以羶色腥来取悦读者。

有关自杀的报导伦理

另一方面,新加坡援人协会也提出有关自杀报导指南,提醒媒体在涉及自杀的报导,不论在标题、用词、呈现手法和图像都需谨慎,避免让读者对企图自杀者产生错误的偏见。自杀报导也不鼓励刊登在头版,避免对其他易受影响群体产生负面影响。

指南也提醒,自杀是复杂行为,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为此在原因不明朗前,应避免过于仔细描绘过程和细节,暗示或把一些原因与自杀连接在一起。

 

 

最后,在此分享一段由本地社媒SGAG录制的视频:如果把新加坡民众私底下的偏见,直接告诉这些客工,他们会怎么想?客工也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他们的生活经历,也同样为生活、为远在家乡的家庭父母子女奋斗。

他们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建设默默贡献,但也希望获得公平、合理的对待。我们需要与客工建立平等理性的对话,因为狮城新加坡对这些客工来说,不只要成为繁荣进步的钢筋水泥都会,其中的人情味、文明和平等价值观也是他们心中的典范。

 

You May Also Like

Long queues in Orchard for opening of LA sandwich chain Eggslut

The famous Los Angeles egg sandwich chain, Eggslut, has finally opened its…

Woodlands set to be ‘Star Destination of the North’

Woodlands is being transformed into a ‘Star Destination of the North’ with…

谢健平称独自走访咖啡店和湿巴刹 网民质询“安全距离大使”证件

昨日(26日),马林百列集选区国会议员谢健平发表贴文,声称自己扮演安全距离大使(SDA)的角色,走访各家咖啡店和湿巴刹,也和一些居民和商家交流。 他欣慰民众对安全距离的遵守程度较高,商家和民众都清楚戴口罩和保持安全距离的重要。一些超市和湿巴刹也已落实人流管理和体温检测。 “即使戴着口罩,大多数人都认得我。”他也在此提醒大家应注意安全距离。 谢健平也是职总平价总裁。不过若从他的贴文脸书留言区,似乎民众更关注和担忧他的安全,这是因为早前总理已国人只有必要时才出门,“例如购买食物或日用品。否则,请留在家中。” 有者质询谢健平是否受正式委任安全距离大使,不过后者未有在留言中作出回应。 一些网民也提醒,即使戴着口罩不代表100巴仙有效防止病毒传播,“如果你戴着口罩可以和他们交谈或听到对方说话,代表你站得太近了。这不是玩政治的时候,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宣传安全距离,这么做肯定不是。” 网民Patrick Tay 则质问谢健平是否持有安全距离大使的证件?是否应该在出行时明显展示?他也提及在后者的脸书贴文,还公开标签“走访”(#???????????????????????????????????? ),这么做又是否有违阻断措施的原则? 早在本月14日,人民行动党宣布在全国落实阻断措施期间,将停止一切基层联系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家访、走访巴刹、面谈形式的接见选民活动等。

Government now tacitly acknowledges that foreigners do not help create jobs for Singaporeans

Two weeks ago (21 Jun), Singaporean Tan Soon Hock wrote to 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