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反贪内阁特别委员会,于本月13日议决,将削弱首相权力,把遴选和委任稽查司和反贪污委员会的权限,交给国会遴选委员会。

首相敦马哈迪说,未来首相将不再干预总稽查司的遴选,政府和首相署也无权过问总稽查署事务,不论惩处、解雇、降职和该署财政预算,都是由国会遴选委员会定夺。

希盟政府为推动反贪改革,成立反贪内阁特委会。该委会是在13日举行第三次会议,并由首相敦马召开新闻发布会。

议员部长需呈报财产

敦马称,会议上也讨论加紧强化政府结构,削减官员贪污的几率。

针对申报财产进展,敦马指出当局将准备表格,让国会议员和部长直到如何呈报。

目前,该国总稽查署直接由首相署管辖。总稽查司人选是由首相建议给最高元首核准。削弱首相权力,包括限制首相任期至两届,也是希盟政府的竞选承诺。

不过,总稽查署任命涉及宪法规章,意味着希盟政府需在国会获得三分二议决,争取反对党议员的支持,才能通过修宪,将有关权限交给国会。

纳吉首相署形同“小内阁”

在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执政期间,权力集中于首相署,首相纳吉还兼任财政部长,同时首相署旗下政府部长过于庞大,拥有10名正部长和三名副部长,掌管事务几乎包山包海,例如:宗教事务、掌管首相署经济策划局、掌管司法事务、核能与小贩事务、中小企业与新村事务、国民团结事务和国会事务等等。

其中,掌管国会事务的首相署部长阿莎丽娜,也曾被前任下议院院长丹斯里班迪卡谴责越权;至于马国知名时事评论员黄进发博士也曾批评纳吉内阁“满朝皆部长”,透过委派官职分配权力蛋糕,来酬佣支持者,稳固派系势力。

同时,首相署旗下掌管太多机构,与其他部门权限重叠,例如交通部却无法管制火车、巴士乃至德士,因为主管单位乃是首相署旗下的陆路交通委员会(SPAD)。

10部门被废除

在希盟政府接管后,也决定重整臃肿的首相署机构,宣布解散陆路交通委员会、大马特别事务局(JASA)与乡村发展及治安委员会,以及全国教授委员会、国家创新机构、首相署特别行动小组、公共服务传递单位(CSDU)以及2050年国家转型计划(TN50)秘书处。

新政府把首相署拨款从170亿令吉减至50巴仙以下,即80亿令吉,把首相署旗下相关机构,转移到合适的部门。例如法律援助局和报穷局交给大马法律与司法部。

包括大马反贪污委员会、选举委员会、人权委员会等,则会成为独立机构,直接向国会报告。

政府首席秘书阿里韩沙在一封誌期今年626日给首相署的信函中,批准废除政府10部门和机构,包括首相署旗下19各小组或办公室,也包括把五个机构合并,以及重组40各机构。

You May Also Like

Netizens remain sceptical over Government’s clarification that CECA doesn’t allow Indian nationals to become citizens of Singapore

The controversial India-Singapore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CECA) has once again received…

“存数点失实” 前进党反击律政、新闻部联合声明

新加坡前进党(Progress Singapore Party)在本月10日发声明,批评《防假消息法》赋予部长权力,来宣布哪些消息内容是假的,但欠缺明确的阐释和标准,该党认为这并不符合透明和问责的原则。 不过,律政部联合通讯及新闻部,也很快在隔日发表声明反驳该党,坚称上述法令要求部长明确说明为何相关内容存伪;也反问前进党党员毕博渊(Brad Bowyer)的言论自由可曾被堵住? 该部强调更正不实消息并不会打压任何人都言论自由。 前进党则在今日(16日)于脸书留言中作出回应,针对两大部门联合声明中存有数点“不实之处”,其中提及“前进党声称部长可随意施加任何惩处。”对此前进党驳斥这是不确实的。 从未提到部长可施加任何惩处 “我们的声明呼吁,要裁定哪些新闻是假消息、该做出怎样的惩处,我党认为,为了彰显中立理应由新加坡法庭来处理。”,故此,从来没有提到部长可以施加人和惩处。 在两大部门的声明中,指“前进党续而提及部长在使用《防假消息法》时没有任何标准或理据”,对此前进党澄清“该部有所误会”,该党针对的是如何定义假消息,而不是法令的使用。惟该党接受这点值得争议,故此同意原有文章中移除“理据”(justification)这字眼。 “不过,这不会改变在如何裁断假消息这点,仍欠缺明确的标准。”该党在声明中举例,《防假消息法》2(2)项阐明:不论是整体或是单独部分,如存有虚假或误导性,即有关陈述即属虚假。 对此前进党认为这样的定义显得迂回也,未见能清楚解释。…

毒品调查:至亲染毒瘾 或影响孩子仿效接触毒品

“我真的很好奇,我想要尝试,但我从没想过原来会连累我孩子。” 这是阿菲(译名)的故事,从小他看着自己的哥哥吸食毒品,18岁时,他开始接触毒品,希望获得哥哥的认同。 从此踏入毒品的深渊,无法自拔,过去30年内,他无法戒毒,最后还连累自己的孩子,孩子竟然在青少年时期开始吸毒。 毒品泛滥一直充斥着社会,许多人因此掉入毒品的火坑,让自己沉迷在毒品中,久久无法自拔,却从未曾想过,自己的行为对家庭或孩子带来连带的影响,将孩子也一同拉入火坑中。 家庭内有毒犯可能使孩子重蹈覆辙 《海峡时报》报道,尽管没有官方数字可以证明,毒犯的小孩亦会重蹈覆辙,开始做些和毒品相关行为,但专家发现许多毒犯,其家庭历史亦有吸毒者存在,部分吸毒者年仅10岁便开始吸毒,对吸毒者而言,这就像是无法逃脱的跨世代循环。 卫生部兼内政部高级政务次长安宁·阿敏表示,“当孩子的成长环境内有毒犯的家人,孩子从小会在充满毒品的环境中长大,从而使孩子更容易接触毒品,长大后也会重蹈覆辙。” 针对毒犯家庭的处遇,民间也设立许多团体与组织如Acorn Quest、Reach Community Services 、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