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氏基金会近期公布的研究显示,我国人口趋向老龄化同时,有越来越多年长者选择医院或疗养院以外的看护服务,致使居家式和中心式的看护服务需求增长,有必要进一步提升。

根据卫生部数据,截止去年年终,有14千民众在住家或中心接受看护服务,比起去年的12千人数有所提升。

相对地,在过去两年有约一万居民的住家看护服务获得津贴,显示乐龄群体接受长期护理的模式,正发生转变。

《海峡时报》报导上述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研究显示有必要提升对乐龄群体的扶助,包括在拨款、看护能力、可负担程度、人力和立法等,都是需着眼的层面。

2017年我国65岁以上乐龄人口突破50万,预计在2030年改群体人口将翻倍。

改革乐龄护理刻不容缓

新加坡国立大学助力教授Elaine Ho向媒体披露,要打造能永续经营、健康幸福的老龄化社会,现在就必须改革,而不是等到老龄人口爆炸才行动。

Elaine HoShirlena Huang共同撰写这份研究报告,两人皆来自国立大学的社会科学研究所。

有关研究采访103位人士、50个非营利和私立看护服务代表、政府代表以及乐龄看护领域的专业人士。

虽然居家和中心式看护需求有显著提升,但是在2016年的98亿医疗保健预算中,只有2.5巴仙或2亿4千万元拨款在该领域。

事实上,卫生部近期针对长期护理的拨款,从2015年的两亿元已提升至2016年的8亿元,但是在整体医保预算中仅占8巴仙,国内生产总值中仅占0.19巴仙。

相较之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一些成员国,却愿意在长期护理领域投入国民生产总值的1.4巴仙(2014年)。

研究显示,在2017年的居家看护和看护中心的总数为13千个,比起2011年的5900所明显增加近倍。

虽然2020年还会再增加3200个,但是研究认为仍不足以应付未来需求。负责协调全国长期护理服务的护联中心(AIC),在2015年收到日顾服务转介就达到7800宗,但当时市面却只有3500所日顾中心。

2017年,日顾中心共有5千所,即便如此也未满足2015年的需求,更何况看护需求还在增长。

比起待在看护中心,大多数人虽然较为适应在家中接受看护,不过社区看护的成本因素也是他们的考量。

长期看护成本料高昂

一个普通家庭照看行动不便长者,在未津贴前计入运输和必需品等成本,可以达到每月3100元。相对下,在自愿福利组织经营的疗养院,同样长者的看护中位数成本只有2400元。

连氏基金研究和倡导总监Radha Basu认为,即便我国致力确保长者抱持健康、活跃和长寿,但他提醒有素质的长期护理的成本也很高昂。
她补充,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26个成员国中,平均只有13巴仙长者接受完善的长期护理服务。

社会保障亟需提升

Radha Basu说,从其他老龄化先进国的借鉴,完善护理服务的成本,包括需接受看护的岁月,都可能高昂和无法预测。特别是随着现代家庭规模缩小、家庭工人变得昂贵,随着年事渐高,护理的需求也会变得越复杂,为此推动较完善社会保障,显得更为迫切。

尽管政府有改善长期护理的努力,但是该研究报告也指出,要如何吸引和留住看护领域人才,也是一项挑战。

根据连氏基金会统计,截至20173月,在长期护理领域有8300雇员在疗养院、乐龄日顾中心工作,或提供专业居家看护服务。在2020年这些看护人才预计将增长至12千人。

至于卫生部发言人也对连氏基金会报告表示赞同,指出该研究肯定了有必要落实普及化的乐龄长期护理方案。

You May Also Like

Economists: Budget 2020 short-term fiscal impulse is modest at best

With the overall deficit burgeoning to record high in over 10 years…

黄志明弟弟黄志平卸任公积金局长 网民推测“好事将近”?

根据人力部文告,在公共领域服务30载的中央公积金局长黄志平,将在4月1日卸任,其职务将由人力部副常任秘书李东阳(Augustin Lee)接棒。 不过,文告未交代黄志平卸任后的去向。 人力部称,黄志平在公积金局期间,积极落实公积金局咨询团建议的政策调整,为会员提供更好退休保障、让会员累计更多退休储蓄、可满足退休需求的入息,以及能较灵活地把公积金积蓄转移给亲人。 同时,推动公积金服务数码化,例如该局成为首个使用电子支付服务的政府机构、2017年3月推出通话认证服务,通过电话安全处理个人事务、提升My CPF手机应用程序等。 人力部表示感谢黄志平的服务和领导,指出在其带领下,为会员们提供更大退休保障和改善服务体验。 接棒的李东阳曾在卫生部和贸工部等部门任职,也是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任国务资政期间的首席私人秘书。他在2010年加入人力部担任副常任秘书。 黄志平曾任海军总长 黄志平是1989年总统奖学金和武装部队海外奖学金得主,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获哲学、政治与经济系一等荣誉学士学位,以及美国哈佛大学公共行政硕士学位。 他在1988年12月加入新加坡武装部队,初期任飞弹炮艇基层军官,随后获委海虎号主管军官、英勇号反潜作战军官。他在胜利号飞弹驱潜快艇首次担任指挥官,随后在国防部连续担任海军作战处处长和三军总长府长期参谋处处长。 2004年1月起:兼任第一分遣队司令…

Yahoo journalist highlights the problem with Singapore journalism – unequal access and self-censorship

On 14 June, renowned veteran journalist PN Balji launched his book Reluc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