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超过1千100名专业、经理、执行员和技师(PMET)群体,透过人力资源部就业支援计划(CSP)与高薪职缺匹配,当中有者失业超过12个月,其中有500人年龄超过50岁,人数高于2016年。

人力资源部在过去两年加速发展专业转职计划(PCP),协助中年PMET群体增加技能,寻求更好的薪资待遇和升迁集会。目前在30项领域中,已设立超过100个专业转职课程,比去年翻了一倍。

包含内部核数师、财务审计专业或顾问的新转职课程也在今年推出。人资部将继续监督和根据市场需求,拓展课程容量或增设合适的新课程。

人力资源部部长杨莉明,针对淡滨尼集选区国会议员钟丽慧的提问,在国会作上述书面回答。钟丽慧询及,政府推行“应变与提升计划”(Adapt and Grow)的效应;二,政府是否有意继续增设和拓展更多领域下的专业转职计划,令更多雇员受惠;以及就业支援计划对于高龄PMET群体的触及成效。

保障年长者就业

工党非选区议员吴佩松则提问,对于加强年长者终身就职能力的非营利组织,人资部提供何种辅助,杨莉明则回答,年长者要留在相关领域职场,则需与时并进适应时代和技能的变化。对于持续教育与培训(CET)课程,政府都有提供各方面拨款协助。

例如在未来技能中途职业强化津贴下,有受教育部和新加坡未来技能发展局(SSG)承认的课程,包括非营利组织如曹氏基金华美培训学院提供的劳动力技能认证(WSQ)技能课程。

政府倡议提供年长者具建设性的职场工作。新加坡国家雇主联合会(SNEF)则是政府WorkPro计划的主要伙伴,鼓励雇主重新调整工作流程,让年长者也能在职场上发挥生产力。

人资部也有直接的措施,帮助年长打工族提升就业能力。雇主聘请55岁以上、月薪不超过4千元的员工,可获政府特别就业津贴(SEC)补贴。在“应变与提升计划”中,人资部支援年长打工族寻找新工作,专业转职计划和就业支援计划等,则提供相应的培训和辅导,协助他们解决职能与薪水错配的问题。

与政府合作的非营利组织都能获得政府直接或间接的拨款协助。例如,政府支持飞跃家庭服务中心,透过旗下长者教育部门协助乐龄人士终身学习。

官委议员陈奕光也询问专业转职计划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杨莉明透过书面回应,自该计划2007年开跑至今,有1万名PMET透过该计划成功转职,投入新领域;2017年则创下3千800人参与的记录,比2016年的1千300人翻一倍多。她估计,专业转职计划的成功率达90巴仙。

除了鼓励专才重组技能投入其他领域,人资部也鼓励他们投入同领域中的不同工作(例如汽车技师转职鉴定师),以及协助PMET在同一家企业内,接任其他工作岗位。”
专业转职计划的“实习与培训”在去年推行,让员工预先做准备,以期投入未来具需求潜能的朝阳行业。当前有超过百人参与上述课程。

应变与提升计划25千人就

根据我国人力资源部数据,在2017年,共有2万5千人透过“应变与提升计划”找到工作,其中有2千500名中学学历以下求职者。中学学历以下失业率为2.6巴仙。低于3.1巴仙的总体失业率。

针对丹戎巴葛集选区国会议员杨益财提问,25至64岁中学学历或以下居民的就业率,杨莉明透过书面回答,25至64岁中学学历就业率,在2017年为67巴仙,高于大部分经济合作组织(OECD)成员国家。

其余有30巴仙基于健康或家庭因素,暂无意投入职场。

政府在“应变与提升计划”下,多管道协助求职者。对于职业错配问题,新加坡劳动力局(WSG)求职联系站(Career Connect)、职工总会就业与培训中心(e2i)为不同需求和能力的求职者,提供合适的就业匹配。

透过“入职培训”和“工作试用”计划,让工作技能或期许不相称的求职者,也能先行保障就业。

淡滨尼国会议员朱倍庆则询问,过去三年,在劳动力局和职工总会就业培训中心引荐下,成功就业的求职者人数。

图表一:劳动力局与职宗总就业培训中心 6个月就业率平均比例

年份 2015 2016 2017
就业率 56% 69.8% 70.5%

杨莉明在书面回答指出,过去三年,上述两个单位促成的就业率明显提升,他们也致力提高为求职者服务的效率。

在2017年7月,劳动力局求职中心获升级为求职联系站,拓展更符合求职者贴身需求的匹配服务,对于需要更深入协助者,可参与量身定做的求职管理和辅导,以及一对一的求职培训。

透过劳动力局的职业匹配网站MyCareersFuture,根据求职者的技能,展现“应变与提升计划”下支持的职缺。方便配对雇主和求职者。在“专业转职计划”(PCPs)和“职业支援计划”(CSP),协助那些职能、薪资期许不相配者,进行自我提升。

You May Also Like

何晶推荐自制口罩 称“任何口罩都比没口罩强”

总理夫人何晶昨日在脸书分享,倡议“任何口罩都好过没口罩”,也指假设有两人见面,互相都戴口罩,可以进一步减低感染风险。 “有鉴于一般我们很少有机会遇到病重病患,不一定需要医用级别的手术口罩。”故此,她建议在当前全球疫情严峻、口罩吃紧的情况下,应把口罩留给前线医护人员。 在最新的一则贴文,她则提到20世纪初,一名槟城医生(即知名的伍连德医生)到正发生鼠疫的中国。他让所有医务人员戴上用手术纱布制成的口罩,起初还被嘲笑,但最后拯救了不少医疗人员性命,而备受尊崇。 2月份就有四医生呼吁戴口罩 然而,本地早在2月10日,就已有四名医生联署疾呼,全民若离开家门都要经常戴口罩。 其中一名医生也指出,理解如今不是每个人都买得到口罩,也建议民众可以以可清洗的布制口罩代替,缝入合适的(过滤)纸,或者围围巾包裹脸部,至少比起完全不戴口罩好。 她指出,她从医学院毕业后,也曾使用过布质口罩,故此不见得布质口罩现今无法使用。 麦锡威称将检讨戴口罩政策 当时卫生部医药服务总监麦锡威副教授称,尽管一些建议都很贴切,包括勤洗手等。不过人们必须记得病毒是通过飞沫(droplets)传播的,仍未有证据表明透过空气传播。“戴口罩仍不是最重要的(防疫)事项。” 不过,在本周二(31日)的跨政府部门抗疫工作小组记者会上,他则改口指该部针对口罩的使用政策,将“审慎”检视现有数据和其他国际经验。 总理称只有身体不适才戴口罩 事实上,跨政府部门工作小组领导,包括卫生部长颜金勇和国家发展部长黄循财,都曾呼吁民众不要抢购口罩,人们遵循医疗建议使用口罩。换句话说,即有不适者才需要戴口罩,而身体强健者,可以将口罩让给那些有需要者。…

MPs issue alerts on fake accounts masquerading as them in social media

Cheryl Chan, MP for Fengshan, and Tin Pei Ling, MP for Macpherson…

Netizens agree that shortage of manpower at customs is causing horrendous traffic along the Causeway

Last month, the Immigration and Checkpoints Authority (ICA) said that travellers heading…

好妈妈不幸车祸亡 捐器官遗爱人间

本月12日晚间8点半,在裕廊西园景路和永光路的交界处发生一起不幸车祸,一名52岁的妇女胡清琴过马路时遭罗厘撞飞,尽管送院抢救,但医生于14日下午宣布脑死,家人只能忍痛拔管。 胡清琴也是本地知名气球艺术师,甚至也曾被邀到总理住处布置气球;2012年,还参与全球最大型气球造型挑战,成功打破健力士世界纪录。 据本地英语媒体《新报》报导,原来胡清琴的儿子通过了O水平考试,为了给儿子意外惊喜,于是胡清琴在下班回家路上,买了儿子最喜欢吃的寿司准备为儿子庆祝,却不料这份寿司再也无法亲手送到儿子手上。 儿子发现妈妈晚餐时间了还未归家,便打给妈妈,孰不知接电话的却是医生,并告知妈妈已在医院。 胡清琴生前是一名幼教,喜欢手工艺,后来学习了制作气球造型,最终成为气球艺术师。不仅如此,她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精神,离逝前两个月还报读了烹饪课程。 家属决定,把胡清琴的眼角膜、肝和肾捐出,遗爱人间,让她的善良能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