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院媒体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施仁乔(Cherian George)教授,警惕领袖、公民组织都要小心监督有关打击假新闻的立法过程和法令内容,因为当权者可以假借反假新闻法,进一步钳制新闻和言论自由,打压异议分子。

施仁乔说,他更愿意称呼假新闻为“错误或虚假讯息”,他承认不实讯息会对社会造成伤害和损失。

假消息引发信用和道德恐慌,人们很快就下定论必须立法保障社会免受伤害。施仁乔不否认法律对于遏制假消息散布的功能,立法可以是打击假新闻的方案之一,但是他更关注法律本身一视同仁,不遭当权者滥用。

“政府说谎伤害更大”

针对不实消息、指控,各国都有相应的法令,但我们需要确保法令定义更清楚,不应过于模糊,给予的惩罚应合理与罪行相对应,不可能部落客不小心转贴一则假新闻,就要重罚判监他10年。

再者,有关法律应是一视同仁的,不能只是针对民众、异议分子,政府要员也不能例外。“历史显示,掌握国家机器的当权政府,发布假消息造成的伤害最大、影响更广泛。”

“我不是影射任何高官领袖一定会撒谎,但是假消息的伤害程度多大,也取决于手上握的权力。因为社会上没有任何个体、组织的权力,会大过掌权政府本身。”

他直言,亚洲政府包括新加坡政府,都有制定狭隘定义、钳制性恶法的不良记录,赋予政府相当大的权力,但是没有其他单位可以制衡、监督政府。

若要立法管制假消息,任何国会议员、媒体和公民组织要很小心监督,因为这类法律很可能被用来对付异议者和任何反对政府的声音。

法令让政府自己来决定什么才是“假新闻”,但是当政府自己发布假消息时,就会出现非常棘手的司法问题。

由美国东西方中心于新加坡举行的2018年国际媒体研讨会,获得超过350名来自30个国家的媒体工作者和学者出席,商讨在科技和现代环境下的媒体处境。

施仁乔与新加坡交通暨通讯高级部长贾尼布杜切里、新加坡报业控股总编辑华伦费南斯、脸书东南亚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公共政策总监陈耀文(译音)以及主持人暨亚洲媒体计划总监托本斯提芬,针对打击假新闻课题,进行讨论。

媒体专业破解假新闻

施仁乔也对于新加坡主流媒体,针对政府打击假新闻的立场表达失望,“他们似乎一边和自由意志的猛兽对抗,另一边把手往后自缚:请政府约束我们吧。”

他认为,媒体合理的立场,应该是呼吁政府放松这些钳制,让新闻从业员有更多的空间,行使他们的公信力和专业技能,去求证、破解假消息,为民间传达确实的信息。

没有要求更多自主权,新加坡媒体没有争取更多自主权,反而是非媒体领域的公民组织,在为新加坡媒体的自由而奋战,令施仁乔感到吊诡。

新加坡报业控股暨《海峡时报》总编华伦费南斯,则不认同施仁乔以上说法。

“我们可从没有要求任何人来束缚我们,我想施仁乔已经误解了新加坡媒体的立场,我们要求政府更加开放、透明,特别是对于一些攸关民间利益的数据、资讯,要求有更多的访问权,才能更平衡、准确报导讯息。”

You May Also Like

不能当“一世在野党” 林鼎:从政需有担当政府责任展望

人民之声党领袖林鼎律师认为,在野党的抱负不应自我设限的,如果要真正为人民服务,必须要有将来能担当起政府责任的展望。 “我没时间耗在那些一辈子只想当在野党的人士身上。”林鼎认为,如果政党已有长达15、20年参与国会斗争的历程,仍没有放眼有天能当政府的展望,那根本是在浪费光阴。 他直言,回顾过去20年,执政党许多政策都是“为自己服务”;再看1988年设立集选区制度,亦是稳固执政党长期执政的举措,这也就是为何在野党需要存在、在那里制衡和监督,这也是在野党最重要的任务,确保政府向人民负责。 林鼎受邀参与餐饮公司JC Global Concepts总监刘婉贞,在Youtube频道的清谈解节目“真情饭局”。除了介绍一些美食佳肴,也会和新加坡社会不同人士,坐下来访谈时尚、政经文教等课题。 林鼎也分析,有别于以往,本届选举因疫情关系,无法办竞选集会等群聚活动,社交媒体反倒成了“主流媒体”,可说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选举”。多达75巴仙的国人都有使用社交媒体,社媒也将越发受到重视,也给予政党一个发声的平台。 林鼎也坦言,从政多少受到父亲的影响。父亲是公务员,在上世纪70年代还当过人民协会执行总监一职。尽管一开始就对政治有兴趣,不过他在出国返回新加坡后,有17年时间都只专注在当律师。 印尼从商深刻体会经商不易 2007年他曾前往印尼创业,开创一家矿业公司。但比起自己熟悉的律师事业,他体会到从商的过程多么地艰辛,这也致使他对本地中小企业处境感同身受,“那种要想办法找钱,支付店租、薪金的担忧和压力,是无法想象的。” 他直言,政治、政治人物的决策会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会影响下一代人。 后来加入了国民团结党,但当时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印尼,也鲜少出席该党的会议;在2015年他还在印尼开创他的律师事业。…

Only 16 LTA enforcement officers to enforce personal mobility devices in Singapore but supported by more than 600 volunteers

Minister for Transport Khaw Boon Wan has stated that 16 Active Mobility…

装修工疑偷工减料 以报纸填塞墙内空隙

用旧报纸填充边墙空隙交差?建屋发展局昨日在其官方脸书专页,揭发某组屋单位的天台边墙的窗户边框,竟是以旧报纸填充,令住户怀疑相关组屋承包商在整修时,是否为偷工减料省成本,以报纸填塞缝隙了事。 在接获住户投诉后,建屋发展局派员前往视察,了解该单位是在1984年完成。有关住户在1999年时,为该天台处窗户进行翻新,相信是负责翻新工作的承包商,以报纸填塞连接窗户的边墙。 对此住户一直被蒙在鼓里,直到近期他打算换薪窗户,在拆下窗户时,才揭发此事。 建屋发展局在帖文中表示,经过检查已得知有关以报纸填塞的边墙缝隙,未构成结构安全威胁,不过也立即进行修补。该局称目前仍在进行调查,一旦发现有关装修承包商有失误,会马上采取行动对付。 立即就有许多网民在有关建屋局贴文留言,除了要求彻查偷工减料一事,也再引起大家对组屋品质的关注。一些网民纷纷留言申诉,在装修厕所时,还有装修工斗胆问他,有没有多余的旧报纸,好让他可以填补墙壁空间。 网民May Ngway也表示,有次装修时看见工人也这么做,立马要求他们拿出旧报纸,用真材实料补洞。 网民:空隙是否本就存在? 不过,有者就提出质疑,装修工以报纸填塞缝隙确实错了,但原本的缝隙,又是从何而来?是否有关组屋单位刚建造时,墙内本就是中空的? Lawrence Marshall则指出,填充旧报纸绝不是好注意,许多在中国和台湾的豆腐渣工程,就是因为发展商用旧报纸来填塞建筑物结构,而导致后来发生倒塌事故。 审视公共组屋问题…